H2分子在Li3N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hua511352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i3N可以大量可逆吸放氢,其吸放氢反应分两步进行,即Li3N+2H2(?) Li2NH+LiH+H2 (?)LiNH2+2LiHLi3N的表面状态对氢化反应影响甚大,特别是吸氢过程的初始时期,因此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H2分子在Li3N(110),Li3N(100)和Li2NH(110)晶面的表面吸附情况。第二章,通过研究H2/Li3N(110)体系的吸附位置、吸附能和电子结构,发现H2分子吸附在N桥位要比吸附在其它位置稳定,此时在Li3N(110)面形成两个—NH基,其吸附能为1.909eV,属于强化学吸附;H2与Li3N(110)面的相互作用主要是H 1s轨道与N 2s,2p轨道重叠杂化,N与H之间形成共价键;N桥位吸附时H2分子的离解能垒为1.63eV,表明在一定热激活条件下H2分子在Li3N(110)表面会发生离解吸附。N顶位吸附时,优化结束后形成—NH2基,但吸附能为负值,即该吸附方式不稳定,可见Li3N(110)面与H2反应不易直接生成LiNH2。第三章,通过研究Li3N(100)/H2体系的吸附位置、吸附能和电子结构,发现H2分子在Li3N (100)晶面主要是化学吸附,但也可以发生物理吸附。在表面终止原子为Li和N的Li3N (100)表面,吸附的最稳定结构中H2分子被解离,最终H原子分别趋于两个N原子的顶位,形成两个–NH基,吸附能为5.157 eV,属于强化学吸附;此时H2分子与Li3N(100)表面的相互作用主要源于H 1s轨道与Li3N表层N原子的2s,2p轨道重叠杂化的贡献,且N—H键为共价键。在表面终止原子为Li的Li3N (100)表面,吸附的最稳定结构中H2分子也被解离,H原子趋于穴位,吸附能为2.464 eV,也属于强化学吸附;此时Li和H之间为较强的离子键相互作用。第四章,通过研究Li2NH(110)/H2体系的吸附位置、吸附能和电子结构,发现H2分子吸附在Li长桥位时会发生解离,在Li2NH(110)面形成了-NH2基,其吸附能为1.178eV,属于强化学吸附,此时吸附最稳定。此时,-NH2基中的H原子与Li2NH表面的相互作用主要源于H 1s轨道与Li2NH表层N原子的2s,2p轨道重叠杂化的贡献,且N—H键为共价键;另一个H原子与Li2NH表面的相互作用主要是与Li之间的离子键作用。H2分子的解离能垒为1.31eV,表明在一定热激活条件下H2分子在Li2NH(110)表面会发生解离吸附。N顶位吸附时,优化结束后形成NH3,但吸附能为负值,即该吸附方式不稳定,可见Li2NH(110)面与H2反应不易直接生成NH3
其他文献
瓜环Q[n]又称葫芦脲,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的超分子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瓜环具有亲水性的羰基氧原子和疏水性的空腔,以及较强的刚性,使得它在超分子化学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同
建筑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随着IT和互联网技术向各个工程应用领域的深入渗透,以及电子加工与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现代建筑,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已经配置了
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在对建筑物进行建设的同时也会对自然界的正常发展产生影响,这就使得大自然通过各种方式,如地质灾害,向我们发出警告。所以在对建
在充分分析了西藏布且拉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的基础上,近几年的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认为在西藏永珠—纳木错蛇绿岩带上实现以铜多金属为目的的找矿突破是可
将多球训练法应用于实践,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介绍了多球训练法的实例和应用方法,并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帮助大学生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是大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标。光靠语言知识的输入而忽视语言的输出,是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的,而只用终结性评估手段来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很难达
<正> 腘旁肌(即大腿后部屈膝肌群——译注)腱肌单元损伤会使运动员遭到损害,因为损伤频繁,痊愈缓慢,并具有反复受伤的趋势。由于损伤痊愈缓慢,运动员在没有完全治愈和康复之
检力资源的配置与优化关系检察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本文在总结我院干部工作的基本成效和做法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基层检察机关在人才稀缺、人才断档、人才储备不足方面的诸多
金卡宾化学及碳碳键活化近年来引起有机化学家广泛关注。其中,关于金卡宾的氧化反应,之前采用的氧化方法虽然效率较高,但存在副产物有毒、有害的缺点,因此需要发展较为“绿色
<正>一"文化产业"一词是由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和阿道尔诺(Theodor W.Adono)在其1944年的《文化产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一文中首先提出的,1947年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