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隶属于腹足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沿海各地,肉质鲜美,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可谓海产品中的珍品,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品种之一。然而,随着工厂化、集约化养殖进程的加深,频繁的种间杂交、近亲杂交导致杂交鲍亲本有效群体逐渐减少,遗传多样性不断下降。随之,杂交鲍在生长和品质上的优势逐渐降低,养殖水产品更是无法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因此,培育出品质好、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优质新品种,是提高我国皱纹盘鲍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所有实验材料均是取自于2013年构建的3♀×10♂皱纹盘鲍绿卵全同胞家系F1代。研究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选取16月龄的F1代为实验样品,比较了不同卵色皱纹盘鲍幼鲍样品间生长和免疫的差异;第二部分选取608个来自于30个全同胞家系的二龄F1代样品,以微卫星标记为家系鉴定手段,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亲子鉴定。第三部分在亲子鉴定的基础上,结合生长性状分析各家系的优劣情况,并对壳长、壳宽、总重三个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卵色皱纹盘鲍幼鲍生长与免疫差异性研究随机选取3♀×10♂皱纹盘鲍绿卵全同胞家系f1代100只16月龄的幼鲍为实验材料,进行雌雄、卵色分类后,测量所有样本总重、壳长、壳宽等生长指标,并测定不同卵色幼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和溶菌酶(lzm)的活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方面,不同卵色幼鲍的各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绿卵幼鲍的各项生长指标均高于其他三种卵色。免疫酶活性方面,四种卵色皱纹盘鲍幼鲍在sod和cat活性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绿卵幼鲍的akp、acp和lzm三种酶的活性与棕色和棕红色卵幼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免疫酶活性高低按照卵色排列依次为:绿色>棕绿色>棕色>棕红色。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卵色进行皱纹盘鲍高产、抗逆新品种的家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2.皱纹盘鲍绿卵家系亲子鉴定及微卫星位点信息分析选用8个多态性高的微卫星位点(chd092、chh103、chh126、chd205、chd667、chd818、ch1820、ddh41)对608个皱纹盘鲍绿卵家系的f1代个体进行基因分型,排除87个污染个体,成功将521个皱纹盘鲍个体分配至单一家系。8个微卫星位点共得到147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8.4个,观测杂合度(ho)均值为0.527,期望杂合度(he)均值为0.806,pic值在0.609~0.908之间,平均值为0.785。通过亲缘关系分析软件cervus3.0分析,8个微卫星位点的累积排除率分别为0.9974、0.9999、1.0000。3.皱纹盘鲍绿卵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在亲子鉴定结果基础上,对各家系生长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含个数大于20(n>20)的各家系中,S3D1、S7D1、S10D3三个家系的生长指标均优于其他家系,并且个体数量也占优势,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此三个家系个体的存活率高于其他家系,符合选育高产、抗逆新品种的标准,可以为下一步的选育计划提供参考。利用三种遗传力估算模型对皱纹盘鲍壳长、壳宽、总重三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估测。在三个生长性状中,壳宽的遗传力最高,为0.391±0.176;壳长的遗传力次之,为0.385±0.164;总重的遗传力最低为0.350±0.158。三个生长性状遗传力大小相差不大,都属于中高等遗传力。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呈现正相关,遗传相关值均在0.9以上,表型相关值均在0.8以上,两种相关值都为高等相关,表明这些性状经过选育后将获得较大的遗传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