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文献复习、基于医院与基于社区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出一套适合农村的两阶段多肿瘤风险评估模型,实现将有限的卫生人力物力资源运用到真正需要的肿瘤高危人群中去的目的,提高基层肿瘤筛查的执行力与效果。方法调查开始前,通过系统文献复习法找出影响中国人群肿瘤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Stata12.0分析软件计算各影响因素的合并优势比。自2013年11月至今开展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在合肥五家医院肿瘤科挑选来自安徽六安农村地区的原发目标肿瘤患者作为病例,在六安市金安、裕安区、寿县和舒城农村地区挑选年龄与病例相差不超过三岁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采用1:3的配对设计方法,进行一对一现场“网络化”问卷;基于社区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相同的标准在安徽农村18个干预村与18个延迟干预村中利用网络化辅助工具收集数据;前期研究的数据分析阶段主要采用SPSS17.0软件对自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全程实施质量控制,并严格遵循伦理学规定,与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本课题初步评估问卷包含“快速”与“详细”风险评估两部分,快速风险评估由涉及191个影响因素的13类问题组成,详细风险评估由936个问题构成且只呈现快速风险评估中阳性影响因素的具体问题;本前期研究共纳入有效乳腺癌病例115例,宫颈癌病例104例,乳腺癌对照345例,宫颈癌对照312例,病例对照组的年龄、文化程度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六安农村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乳腺肿块(OR 16.036;95%CI 7.333-35.068)、乳腺增生(OR 2.601;95%CI 1.124-6.020)、人工流产(OR 3.115;95%CI 1.538-6.309)、长期口服避孕药(OR 2.988;95%CI 1.087-8.212)以及常吃辛辣食品(OR 2.698;95%CI 1.535-4.740),保护因素为输卵管结扎(OR 0.298;95%CI 0.165-0.506)和常吃大蒜(OR 0.507;95%CI 0.297-0.866);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为阴道异常出血(OR82.129;95%CI 19.266-350.100)、下腹痛或下坠感(OR 5.268;95%CI 1.388-19.900)、白带反复异常(OR 3.304;95%CI 1.415-7.714)、宫颈囊肿(OR 27.451;95%CI1.522-495.262)、人工流产(OR 3.319;95%CI 1.881-5.859)、常吃辛辣食品(OR3.296;95%CI 1.366-7.954),保护因素为输卵管结扎(OR 0.218;95%CI0.069-0.693)。本研究建立的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一曲线下面积为0.875,模型二曲线下面积为0.799;宫颈癌风险评估模型一曲线下面积为0.886,模型二为0.763。结论 六安农村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乳腺肿块、乳腺增生、长期避孕药是,保护因素为大蒜。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包括阴道异常出血、白带反复异常、下腹痛或下坠感、宫颈囊肿、月经初潮早。人工流产和常吃辛辣食品是“两癌”的共同危险因素,输卵管结扎是“两癌”的共同保护因素。通过筛选影响因素建立的“两癌”风险评估模型具有一定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