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知信行"模式(KABP)为理论指导,以健康素养干预形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素养、疾病不确定感、不确定性评价、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素养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变化,为今后提高健康素养水平、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改善自我管理状况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类实验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于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间在延吉市某一三甲医院血液透析室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患者排班情况将周一周二的患者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病历资料和患者意愿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并完成基线调查。开发以"知信行"模式(KABP)为理论指导的健康素养干预策略,对干预组实施健康素养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1、3月后收集有关数据,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素养、疾病不确定感、不确定性评价、自我管理的变化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所有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1)干预前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素养整体水平较低,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24.4%;患者不确定感水平较高,有疾病不确定感患者的比例为54.4%;患者的不确定性评价倾向于机遇,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低,不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的比例为92.2%。(2)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健康素养、疾病不确定感、不确定性评价、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健康素养平均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间效应(F=134.884,p<0.01)、组别效应(F=4.767,p=0.032)及二者之间交互作用(F=95.999,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间效应(F=49.655,p<0.01)、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F =38.556,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其组别效应(F=1.945,p=0.167)不显著。(5)不确定性评价为机遇平均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间效应(F=67.586,p<0.01)、组别效应(F=30.788,p<0.01)及两者之间交互作用(F=57.161,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确定性评价为危险平均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间效应(F=44.365,p<0.01)、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F=37.281,p<0.01)显著,但其组别效应(F=1.458,p=0.230)不显著。(6)自我管理能力平均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间效应(F=195.309,p<0.01)、组别效应(F =28.674,p<0.01)及二者之间交互作用(F=122.243,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75.6%的患者不具备健康素养,54.4%的患者具有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血液透析患者的不确定性评价从整体而言倾向于机遇,92.2%的患者不具有自我管理能力。(2)参照现代健康教育学理论中的"知信行"模式指导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素养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素养、疾病不确定感、不确定性评价及自我管理能力,科学严谨的指导理论体现了干预模式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