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治疗肺炎心衰患儿血浆BNP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指导意义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tu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肺炎心衰患儿应用磷酸肌酸钠后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以及心功能、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探讨磷酸肌酸钠在儿科心衰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对心衰患儿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肺炎心衰患儿87例作为入选对象。其中肺炎心衰组患儿44例,随机分为磷酸肌酸钠CP组22例和1,6二磷酸果糖FDP组22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炎心衰的患儿43例,随机分为磷酸肌酸钠CP组22例和1,6二磷酸果糖FDP组21例,入院后24小时内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BNP,进行床旁胸部X线检查,心脏彩超检查测量心功能EF、FS值,同时选择同期健康小儿20例检测血浆BNP,测量心功能EF、FS值作为比较。在给予常规治疗外,分别给予磷酸肌酸钠CP0.5qd ivdrip,1,6二磷酸果糖200mg/kg.qdivdrip治疗,7天后再次抽血检测血浆脑钠肽(BNP)的浓度,测量心功能EF、FS值;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心脏超声心功能EF、FS值的变化;观察72小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预后评估。结果:治疗72小时临床疗效比较,磷酸肌酸钠CP组较1,6二磷酸果糖FDP有更加明显的疗效,P<0.05;治疗7天后入选心衰患儿治疗前后统计学比较:BNP肺炎组中CP组T=6.5463,P<0.01及FDP组T=3.9404,P<0.01;EF、FS,CP组P<0.05,FDP组P>0.05。BNP先心病合并肺炎组中CP组T=5.2322,P<0.01及FDP组T=2.7339,P<0.05;EF、FS,CP组P<0.05,FDP P>0.05。结果表明BNP、EF、FS均有改善,但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CP组患儿BNP、EF、FS较应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的FDP组患儿改善明显。BNP水平与心衰患儿的预后有关。结论:BNP水平与心衰患儿的预后有关,磷酸肌酸钠对改善心脏功能有明显疗效。
其他文献
废纸作为一种丰富的造纸纤维资源,不但大大缓解了造纸工业原材料紧张的问题,而且具有污染小、能源消耗低等特点,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废纸浆中胶黏物和油墨带来的危害
食管癌为中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及病死率位居前列。对于临床1~3期食管癌,根据肿瘤位置及术者习惯采取Ivor Lewis或Ivor Lewis-Mckeown手术,是目前较为合理的治疗策略,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