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既是黄金水道,也是重要的渔业水域。大规模航道整治工程在提升航道通航能力的同时,也要兼顾工程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本文依托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建设工程,选取仪征水道为研究河段,结合现场调查、资料查阅和专家咨询,探讨了研究河段鱼类种群分布及其“三场一通道”的空间分布和栖息地需求;建立二维数值模型,选取三种典型工况,计算了工程前后丁坝群对于鱼类“三场一通道”的影响范围,分析了丁坝群对鱼类早期发育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适宜度评价模型,利用适宜度分布图,揭示了工程前后代表性鱼类的适宜度变化规律;并通过鱼类完整性指数,得到整治丁坝群对鱼类栖息地的综合影响。本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研究区鱼类种群及栖息地概况。该河段主要以洄游性、生活在中下层水域的淡水鱼类为主;在航道中近岸浅滩区有诸多位置优良的索饵场,刀鲚上溯生殖洄游通道在河道主流区,而仔鱼的降河洄游则主要在河道两侧的近岸区;研究河段内浮游生物浓度相对较高,其中浮游植物种类以藻类居多。(2)航道整治工程丁坝群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规律。丁坝附近的复杂水流结构适合漂流性鱼类产卵;坝后为鱼类避洪提供场所与饵料富集区;坝后底层缓流或静水环境为鱼类越冬提供了良好的水域环境;受坝头调流作用,缓流区的范围明显扩大,有利于鱼卵和仔鱼的降河洄游。(3)研究区工程前后代表性鱼类适宜度变化规律。整治工程在河道水流结构的调整为局部影响,在丁坝附近形成坝头急流区和坝后缓流区。头部潜堤和世业洲南缘的丁坝群,消减了原有河道流速,适合刀鲚仔鱼的发育,两个区域的近岸浅水区栖适度大幅度增加。(4)研究河段的综合健康情况和生态完整性。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值随时间逐步递增,B-IBI值显示河段评价结果已接近达到健康的最小数值,反映出工程区给鱼类提供了较为合适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