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调查上海市承担中小学民族器乐教育的校外教育机构的现状,来了解本市目前中小学民族器乐教育的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校外教育机构实施民族器乐教育的组织管理结构、时间和对象、途径和内容、教材与经费等实际情况以及校外教育机构民族器乐教师和学生的整体情况和对民族器乐教育的认识与态度;校外教育机构管理者和民族器乐学生家长对民族器乐教育的认识与态度;民乐专家对目前中小学民族器乐教育的观点和建议;力求为本市更好的开展中小学民族器乐教育工作,传承民族文化提供依据。本研究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论述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一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二是素质教育深化的需要;本论文研究的意义,一是为本市民族文化的传承,二是为民族器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研究了与民族器乐教育相关和校外教育机构相关的一些文献,并对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对象及相关概念和方法进行了论述。第二章是调查方案与实施,主要论述为了了解本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机构民族器乐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寻求对策和建议的调查目的;以校外教育机构及其民族器乐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了问卷、访谈和实地考察三种调查方法来掌握目前校外教育机构民族器乐教育的实施方法、形式、途径等情况和教师、学生的综合情况等调查内容,并写入调查过程。第三章是调查的结果与分析,主要研究包括了上海市中小学民族器乐教育开展的组织结构、校外教育机构的性质和民族器乐教育的实施途径、形式、内容、时间、对象等;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结构、规模和对民族器乐教育的认识与态度等;教材与经费的详细情况;同时对校外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和学习民族器乐的学生家长对民族器乐教育的认识与态度进行统计分析。第四章是结论与对策,主要是对本市目前中小学民族器乐教育的特点、问题和影响中小学民族器乐教育的因素做一个总结并一一提出建议。现状特点包括全市中小学民族器乐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性;校外教育机构民族器乐教师的专业化特点;校外教育机构民族器乐教师与学生均已女性为主的特点以及目前民乐学生的初学年龄为幼儿园中大班,流动性大的特点。问题包括了管理、考核机制的不完善、社会宣传力度和政府保障机制不够、民族器乐教育形式单一、生源不稳定、优秀民族器乐教师缺乏、“功利性”太强而忽视了器乐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缺少民族器乐教材等目前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业负担、政策和宣传的导向以及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最后在对策上一一提出了建议,希望通过本研究对上海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机构民族器乐教育有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推动中小学民族器乐教育的整体可持续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