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高寒区人工幼龄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rui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全人类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大的陆地碳库,在全球碳循环和减缓气候变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森林以幼龄林、中龄林为主,固碳潜力较大。人工幼龄林是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量模型构建是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的基础。但目前人工幼龄林生物量模型研究尚不完善,无法满足碳储量精确估算的要求。碳密度和碳储量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同一区域不同森林生态系统或不同区域相同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空间特征存在差异。精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估测显得异常重要。本研究以西北高寒区云杉、圆柏和油松等三种典型本地树种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多尺度分割的面向对象地物分类方法分类提取人工幼龄林的空间分布,同时建立了三个树种人工幼龄林的生物量模型、测定了植被和土壤含碳率,进而定量估测三个树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云杉人工幼龄林分布面积最大,基本分布于典型样地1中部部分地区;油松分布面积小于云杉和圆柏,集中分布于样地2西部;圆柏人工幼龄林主要分布于样地2东部,有小面积地块分布于样地1中部,且样地云杉、油松和圆柏人工幼龄林面积分别为:10.4km~2、1.725km~2和2.136km~2。据误差矩阵评价分类提取精度,样地1分类精度为91.23%,Kappa系数为0.879;分类精度为94.55%,Kappa系数为0.924。分类精度较高,分类结果较为可靠,分类方法适宜于研究区人工幼龄林遥感分类和空间信息提取。(2)三个树种多元加权独立生物量模型均优于一元加权独立生物量模型,且二元独立生物量模型为最优独立生物量模型。其中,云杉和油松以地径为一元回归模型自变量,云杉添加树高因子、油松添加冠幅因子为二元模型自变量时,模型拟合精度和预估精度均最优;而圆柏以树高为一元自变量,添加冠幅为二元模型自变量时模型拟合效果更优。故三个树种的最优独立生物量模型为:云杉:M总=0.098*D2.048*H0.403,油松:M总=0.213*D1.369*C1.067,圆柏:M总=0.484*C0.261*H1.923;且云杉独立生物量模型各组分拟合效果主要表现为:总生物量>地上>树干>树枝>树叶>树根;而圆柏和油松独立生物量模型各组分拟合效果主要表现为:地上>总生物量>树干>树枝>树叶>树根。(3)无论是总量控制还是分量相加系统相容性模型,各树种各组分建模因子选择和独立模型一致。非线性联合估计构建的相容性模型保持了各组分间较好的相容性,且模型拟合效果均较优,其中决定系数R~2均高于0.94,分量相加模型总体来说略微占优,尤其对于拟合效果最优的二元模型以及拟合精度较差的树叶组分来说,因此选择各组分拟合精度较高的分量相机系统相容性模型为最优相容性模型。各组分相容性模型在同变量估计算法下,云杉和圆柏各组分的两种相容性模型拟合精度高低均为:总生物量>树干>树枝>树叶>树根;油松各组分拟合精度高低为:树干>总生物量>树枝>树叶>树根。(4)三个针叶人工林幼树分配特征规律显著,其中地上各组分生物量分配特征为:树叶>树枝>树干,且随着地径或树高增大,树叶占比显著呈下降趋势,树枝和树干占比呈显著上升趋势,特别是油松树干占比;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特征表现为:三个树种幼树地上生物量均高于地下生物量,且随着地径(0-11cm)增大,云杉地上生物量占比增大,油松和圆柏地上生物量占比略微减少。(5)三个树种幼树含碳率高低表现为:油松(0.509)>云杉(0.483)>圆柏(0.442),但各组分表现不尽相同,且三个树种树根(地下)含碳率均低于地上各组分;研究区0-50cm云杉林土壤含碳系数远高于圆柏和油松人工幼龄林,圆柏人工林最低。三个树种人工幼龄林植物层碳密度高低为:云杉(18.97kg/m~2)>油松(12.32 kg/m~2)>圆柏(7.93kg/m~2),且同一深度土壤层有机碳密度高低表现为:云杉>油松>圆柏。与碳密度相反,三个树种人工幼龄林坡度高低为:圆柏>油松>云杉;且碳密度较高的人工幼龄林(云杉、油松)主要分布于阴坡,碳密度较低的人工幼龄林(圆柏)主要分布于阳坡。(6)三个树种人工林植物层碳储量高低表现为:云杉(19733.66t)>油松(2125.43)>圆柏(1694.09t);不同人工林同一深度或同一人工林不同深度土壤碳密度、碳储量均不相同,且垂直分布规律也不尽相同,且三个树种人工林土壤层由浅至深每层土壤碳储量均有逐渐降低趋势。总的来说,三个树种人工幼龄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大小表现为:云杉(33518.1t)>油松(3844.32t)>圆柏(3178.41t)。研究区两个样地人工幼龄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云杉人工幼龄林均分布于样地1中北部地区,其余部分零散分布,其生态系统碳储量较高;油松人工幼龄林分布于样地2西部;圆柏林主要分布于样地2东部,样地1中部有小块圆柏林分布,其生态系统碳储量为432.8t,且其样地分布面积高于油松林,但其生态系统碳储量低于油松。
其他文献
天文数据的搜集和处理是推动天文学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理论验证和未知探索的有机结合。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在天文数据观测方面有着卓越贡献。目前,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承担了部分FAST数据的计算,由实验室的脉冲星搜索计算集群来计算脉冲星、单脉冲、快速射电
学位
重金属镉(Cd)是一种可长期留存于土壤中的严重威胁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剧毒性无机物。贵州省黄壤Cd污染状况十分严重。地理位置和成土母质的不同导致土壤主要成分和酸碱性质等差异,则重金属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解析、沉淀-溶解和氧化-还原等各种迁移转化行为不尽相同。重金属迁移转化行为的研究对其风险预估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土壤重金属吸附行为及机理的研究主要以传统经验模型为手段开展。而表面络合模型(S
学位
固体材料激光冷却实验是基于反斯托克斯荧光冷却理论。1995年首次在实验上证明了固体材料能够被激光冷却,虽然仅实现0.3 K的温降,但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固体材料激光冷却领域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探索新型制冷材料是固体材料激光冷却的研究课题之一,外部量子效率ηext和背景吸收系数是量化材料激光冷却性能的关键参数,与材料本身的特性有关。本文针对ηext和这两个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测量这两个参数的实验被称
学位
<正>男,1962年出生博士,博士生导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生物基橡胶、生物基助剂与功能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等研究。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宝钢优秀教师;全国石油与化工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主持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 1项,科研经费达1100万元;发表论文220余篇;获省部级科
期刊
流固振动Laplace模型问题在核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数值方法近年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有限元局部并行算法是数值求解偏微分方程的高效数值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每次”迭代”只在局部加密区域上解方程组,而且方程组的自由度在”迭代”过程中不会增加,当有多个奇点时,局部计算是在各个子区域内独立进行,从而可以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缩小计算规模.本文研究流固振动Laplace模型问题的有限元局部和并行算法,首先给
学位
扬州中波台新购更新了两部全固态PDM 1kW发射机,在安装调试正式使用中新发射机正常运行,技术指标都正常,但是遇雷暴天气极易烧功放,连续两年在雷暴天气观察都有此现象,而以前的发射机出现此故障很少。本文从梳理机房现有防雷措施入手,介绍分析该故障检修流程并逐步排查故障原因,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和方案。
期刊
精密测量物理是现代基础物理的重要研究方向,是精密测量技术与科学探索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解决国家重大精密测量需求的基础。精密光谱是精密测量物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手段。通过对分子光谱的精密测量,可以得到分子上下态能级的精确信息,从而得到其各项分子常数的精确值。电子电偶极矩(eEDM)作为新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对其进行精密测量具有重大的意义。PbF作为电子电偶极矩测量的一个有价值的候选分子,目前对
学位
骨关节炎(Osteoarthitis,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通常伴随着疼痛、软骨退化、滑膜炎症、软骨下骨硬化以及骨赘形成。大量研究表明,炎症性疾病通常能够导致细胞外环境的酸碱度(Potential of hydrogen,p H)降低,部分临床研究也发现患骨关节炎后,患者关节软骨的p H也随之下降。由此可见,p H变化可能是OA发展的重要因素。遗憾的是,现阶段对于OA的研究多集中于炎症反应,
学位
矮新星属于半相接型密近双星系统,是激变变星的一个亚型,根据光变特征的不同,矮新星又可以分为Z Cam、SU UMa和U Gem三个主要亚型。由于矮新星频繁爆发和暂态的吸积等特征,使其成为研究激变变星演化模型的理想实验室。由于双星系统几何位置的变化,当双星轨道倾角大于一定临界值时,双星在运动过程中会发生相互遮掩,当双星不同部分发生掩食的光变曲线能清楚区分时,可以确定双星各个部分的质量和半径以及其他参
学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一直是国家重要的关注对象,苗绣是我国少数民族高水平的刺绣工艺代表之一,苗绣体验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活动和传承与保护苗绣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本论文以花溪苗绣为研究样区,从游客体验的视角,以体验价值理论、价值共创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法,建立了苗绣体验价值感知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认知、情境、传承、活态五个感知价值维度对花溪苗绣旅游体验产品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