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去极化反跳的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医学院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g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疼痛的发病率高,其中神经病理性疼痛为难治性疾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研究表明,去极化反跳可调控疼痛的神经回路,与神经元兴奋性相关。脊髓背角II层胶状质(SG)区在痛觉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SG神经元的去极化反跳特点及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我们探索SG神经元去极化反跳的电生理特性,进一步阐明调控疼痛的脊髓机理,为治疗慢性疼痛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及科学依据。方法:选取4周龄雄性SD大鼠(N=66),体重为90~100g,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N=22)、假手术组(N=22)和对照组(N=22)。用Von Frey触觉测痛仪测量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术前、术后3、7、10和14天以及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的机械痛阈。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于术后15天制作离体脊髓切片后处死,对照组同期制作脊髓切片。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三组SG神经元的去极化反跳反应及其他电生理特性(n=102),模型组(n=34),假手术组(n=34),对照组(n=34),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CN)阻断剂和T型钙(Cav3)通道阻断剂对去极化反跳的作用。结果:1.模型组术后7~14天手术侧机械痛阈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2.模型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中记录电活动的SG神经元总数均为34个,其中有去极化反跳的神经元数量分别为26个、19个和17个。SG神经元中50%以上有去极化反跳,而且模型组去极化反跳现象出现的概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3.模型组SG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阈值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输入阻抗(Rin)和接受110pA至150pA电流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频率均高于另外两组;4.HCN通道阻断剂氯化铯和ZD7288可显著延长去极化反跳的潜伏期,而对其振幅无明显影响;T型钙通道阻断剂氯化镍和米贝地尔可显著降低去极化反跳的振幅,而对其潜伏期无明显作用。结论:1.大鼠PSNL术后脊髓背角SG神经元出现去极化反跳现象增加,动作电位阈值降低,输入阻抗升高,而且给予电流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频率增加,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出现机械痛敏,提示SG神经元去极化反跳参与慢性疼痛的调控。2.大鼠脊髓背角SG神经元去极化反跳的潜伏期和振幅分别受HCN通道和T型钙通道调控。
其他文献
大班幼儿心智还没有发育完善,缺乏人际交往经验,常常因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产生冲突.在幼儿社会化过程中,同伴冲突属于正常现象,可以促进幼儿对人际活动的了解.因此,教师在教
期刊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层递式教学法是在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制定
期刊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关于人物描写的教学十分重要.人物描写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描写人物不能只介绍表面,要深入人物内心,展示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等,如此,人物形象才鲜活
期刊
智慧课堂是近年来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产生的,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为传统的作文教学课堂注入活力.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师的心病,学生缺乏
期刊
观察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只有细心观察,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本文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观察顺序”“想象与观察相互促进”“回归实际生活”“培养观察习惯”五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作文作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对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笔者
期刊
“读”与“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两翼,二者共同决定着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强化二者共生性具有必然性.本文立足于“读写共生”教学视角,重点探究如何有效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希望
期刊
旁征博引的作文谁不羡慕呢?但是很多学生写作时,内容总是枯燥无味,归根结底是因为缺少写作素材.每当教师让学生整理素材时,很多学生叫苦不迭,说自己没有时间搜集素材.其实不
期刊
绘本教学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活动形式,其借助绘本故事中不断变化的文字、图片、色彩,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并且还有助于提升幼儿各项综合能力.因
期刊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处于启蒙和基础阶段的小学语文,尤为重要.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