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CeO2-ZrO2的显微结构控制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_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rO2基结构陶瓷由于其优异的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而发展迅速,在生物材料、轴承、汽车零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材料由于相变增韧机制的存在,强度、硬度、韧性等综合力学性能最好。目前最常用的3Y-TZP,虽在常温下硬度和强度等力学性能优异,但韧性较低,低温抗老化性能一般,这极大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而12Ce-TZP具有优异的断裂韧性和良好的低温抗老化性能,但由于晶粒较粗,材料强度和硬度较低,难以满足实际生产应用的要求。如何最大程度地细化其显微结构,从而提高强度和硬度等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以CeO2、ZrO2、La2O3、Yb2O3为原料,分别通过La2O3和Yb2O3的掺杂,以及两步烧结工艺的应用和优化,期望能够最大程度细化12Ce-TZP的显微结构,并保证致密度,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等力学性能。本实验通过固相合成法分别制备了12Ce-TZP-xLa2O3和(YbO1.5)x(CeO2)0.12-2x(ZrO2)0.88+x(x=0,0.01,0.02,0.03,0.04,0.05,0.06)两种体系陶瓷材料,并采用不同的两步烧结工艺制备了12Ce-TZP陶瓷材料。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Raman)、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阿基米德原理、显微硬度计和电子万能试验机对陶瓷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结构、体积密度、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以及三点弯曲强度进行表征和检测。  利用12Ce-TZP掺杂不同摩尔分数的La2O3,研究了不同的La2O3掺杂量对该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量较低时(≦0.2mol%),试样晶粒细化,硬度和强度提高,这和La2O3在晶界析出从而抑制晶粒生长有关。随着La2O3掺杂量增加,各试样的硬度和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这可归因于氧化锆的稳定化效应和晶界处La2Zr2O7相析出以及晶内单斜相的产生。总而言之,12Ce-TZP-0.5La2O3的力学性能最优。  通过传统固相合成法制备Yb2O3和CeO2共稳定ZrO2四方多晶陶瓷材料,对强度、硬度、韧性等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Yb2O3的掺杂量增加,各试样的晶胞参数和四方度连续减小,并且,各试样的晶粒更加均匀且显微结构逐渐细化。与此同时,各试样的硬度和强度逐渐增大,而断裂韧性则连续减小。各试样断裂韧性和晶粒尺寸的变化趋势一致,这可归因于相变增韧机制中相变增韧量与晶粒尺寸有着紧密联系。  采用两步烧结法制备12Ce-TZP,研究了不同的T1和T2对该材料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优的T1和T2。结果表明,传统烧结法(CS)得到的试样晶粒尺寸较粗,约为2.5μm,维氏硬度为6.99GPa,三点弯曲强度仅为425MPa。而两步烧结法(TSS)下,先1450℃保温1min然后迅速降至1300℃保温30h,制得的试样晶粒尺寸仅为大约1μm且较为致密(致密度98.4%),综合力学性能较优(9.22±0.26GPa,14.7±0.66MPa·m1/2,501.40±16.21MPa)。  综上所述,通过掺杂La2O3和Yb2O3,或者采用两步烧结工艺,均能够在不同程度上细化12Ce-TZP的显微结构,从而提高其强度和硬度等力学性能,为未来结构陶瓷材料的应用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半导体ZnO与金属的纳米复合结构能有效发挥各单元的材料的优良特性,使之在催化、气敏、光电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因此,本文以热物理法制备的四针状纳米ZnO为基体,采用光化学
阳极键合作为一种新型特殊的连接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金属材料或半导体材料对无机非金属绝缘材料的连接或封接中。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在比较低的温度下,在不加中间材料的
看多了我们众多新闻媒体的评论,总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及至读到一些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评论,顿觉耳目一新。对比以后才知道,二者评论的触角以及写作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别。  以下面一段文字为例:  像二次大战以来的每一位国务卿一样,约翰·福斯特·杜勒斯(艾森豪威尔的昵称)也做过一些可爱的错事,但不同于他前任的是,杜勒斯先生在犯外交错误的艺术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这是一个计划好的错误。他不是懵懵懂懂地误入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