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治疗联合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冠心病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NSTE-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是冠心病的常见类型,二者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近年来,NSTE-ACS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抗血小板药物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在NSTE-ACS的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接受早期PCI治疗NSTE-ACS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出血风险及远期预后,探讨UA和NSTEMI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替罗非班的相对安全、有效剂量,为临床更合理应用替罗非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入选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五科收治并明确诊断为UA的连续患者80人,明确诊断为NSTEMI的连续患者80人,所有患者于入院24小时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angiography, CAG)检查及PCI治疗。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UA患者随机分为UA替罗非班全量组(UASD组)40人(年龄58.30±9.45岁),UA替罗非班半量组(UA HD组)40人(年龄56.75±8.28岁);NSTEMI患者随机分为NSTEMI替罗非班全量组(NSTEMI SD组)40人(年龄58.63±9.01岁),NSTEMI替罗非班半量组(NSTEMI HD组)40人(年龄57.48±8.79岁)。所有全量组患者于术后立即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10μg/kg于3分钟内静脉推注,随后以0.15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至PCI术后48小时;所有半量组患者于术后立即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5μg/kg于3分钟内静脉推注,随后以0.075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至PCI术后48小时。观察四组患者基线资料,冠脉造影资料,给药前和给药后2小时、24小时、48小时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PAR),术后7天出血事件及术后10天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并对所有患者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至术后180天。试验数据应用PASW20.0统计软件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合并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肌酐清除率、谷丙转氨酶、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coronary events, GRACE)评分、CRUSADE评分及入院LVEF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造影及介入结果比较:四组患者在介入血管、血栓积分、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 TMPG)及无复流发生率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10天LVEF比较:与半量替罗非班比较,全量替罗非班改善UA患者术后10天LVEF有临床意义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275)。与半量替罗非班相比,全量替罗非班能进一步提高NSTEMI患者LVEF(49.48%vs.44.25%, P=0.000)。本研究发现不同剂量替罗非班与肌钙蛋白I(troponin I, TNI)是否升高对LVEF影响有交互作用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7)。4给药前、给药后2小时、24小时、48小时PAR比较:给药后2小时,PAR较基线值明显下降,并持续至给药后48小时。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比较发现四组患者在给药后2小时PAR有统计学差异(P=0.007),其他时间点PA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个时间点重复测量比较四组患者PA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5术后7天内出血事件比较:四组患者术后7天内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1.000),小出血事件发生率全量组显著高于半量组(P=0.038)。四组患者均未发现血小板减少症。6出血风险的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选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肌酐清除率、给药后2小时PAR<10%和替罗非班用量(全量)后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后,肌酐清除率升高(P=0.000, OR=0.855,95%CI:0.783~0.933)是出血事件的保护因素;给药后2小时PAR<10%(P=0.003, OR=7.616,95%CI:2.021~28.695)和全量替罗非班(P=0.010, OR=7.865,95%CI:1.634~37.862)是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7临床MACE随访结果:四组患者随访7天均未发生MACE,随访30天和180天累积MACE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903, P=0.204),对无MACE生存时间的Log-rank检验没有统计学差异(P=0.134)。8MACE发生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入选年龄、性别、替罗非班用量(全量)、TNI阳性和出血事件后,建立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P=0.033, RR=1.067,95%CI:1.005~1.133)和出血(P=0.004,RR=4.497,95%CI:1.610~12.561)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与半量替罗非班相比,在接受早期PCI的NSTE-ACS患者中应用全量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10天LVEF,这种心功能的改善在NSTEMI患者中更为明显,而在UA患者中没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没有发现不同剂量替罗非班与TNI是否升高对LVEF影响的交互作用。2替罗非班给药后2小时,全量给药能较半量给药显著降低PAR,但在随后的监测中没有发现PAR的显著性差异。3全量与半量替罗非班比较,术后7天小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替罗非班用量以及负荷后2小时PAR≤10%是7天内出血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肌酐清除率是出血事件发生的保护因素。4无论UA还是NSTEMI患者,无论全量组还是半量组,180天的累计MACE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年龄和出血事件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5对于UA患者,半量替罗非班临床疗效并不劣于全量替罗非班,且出血风险较小,安全性较高;对于NSTEMI患者,全量替罗非班可进一步促进心功能恢复,但出血风险较大,应用时需权衡心功能恢复的获益和出血风险。
其他文献
自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以来,我院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标尺,深化文化建设,培育服务理念,大力弘扬集团医院文明服务之风;美化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推进优质服
"世越号"沉船打捞采用托底钢梁双驳船抬吊整体起浮方法,当"世越号"被提升到吃水9米时将和两条抬浮驳"招商重工1号"和"招商重工3号"一起转移进半潜船,由半潜船进行整体起浮出水。在整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的优点和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7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流行
自2007年7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农
研究背景和目的丙泊酚是目前世界上使用广泛的一种用于静脉诱导和静脉维持的麻醉药物,用于静脉麻醉快速短效,苏醒迅速而完全,持续输注后无蓄积,不良反应少。而注射痛是其在使
目的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对于ASD的治疗目前比较常用的有常规开胸修补术、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和经胸微创封堵术三种手术方式。
目的:1.观察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2.观察老年骨科患者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文化程度、术中血压、ASA分级、麻醉时间、麻醉用药、术中失血量、术
目的:研究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前方严重压迫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2005年1月~201
目的:本研究拟行膀胱逼尿肌逆行示踪,观察腰骶髓切片,明确骶副交感神经核(SPN)位置,以准确造成骶上脊髓损伤和骶髓损伤实验动物模型,并为下一步实验光感基因的准确导入骶髓内
对于图像阵列探测器而言,由于各像元响应的不一致使得所获图像中各像元灰度存在差异(响应的非均性现象),而图像的平场校正可以非常有效地消除图像中各像元响应的不一致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