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华鱼腥藻降解菌及其溶藻效应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zhi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择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常见藻种——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及其降解菌为研究对象,运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藻类生态毒理学以及动物毒理学等技术,开展了溶藻细菌对水华鱼腥藻的溶藻效应研究及机理分析,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溶藻细菌的筛选及鉴定分离获得三株高效溶藻菌株:Bacillus SSAL-1、Bacillus SSAL-6和Acinetobacter SSAL-8;三株溶藻细菌均已保存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Bacillus SSAL-1保藏编号:CGMCC No.6194,Bacillus SSAL-6保藏编号:CGMCCNo.6195,Acinetobacter SSAL-8保藏编号:CGMCC No.6196;利用BankIt在线提交序列,Bacillus SSAL-1Genbank公开号为JX627584;Bacillus SSAL-6Genbank公开号为JX660686;Acinetobacter SSAL-8Genbank公开号为JX660687。2.溶藻细菌对水华鱼腥藻的溶藻效应研究通过不同浓度的溶藻细菌对水华鱼腥藻生长效应(细胞数、干重、生长速率)、光合色素(叶绿素a、藻胆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影响,建立溶藻细菌与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浓度——效应关系,研究发现:1)三株溶藻细菌对水华鱼腥藻藻体生长效应、光合色素影响显著,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浓度相关性,即溶藻细菌对水华鱼腥藻的溶藻效应随着菌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强。2)三株溶藻细菌对水华鱼腥藻的溶藻效应综合比较: BacillusSSAL-1≈Bacillus SSAL-6>Acinetobacter SSAL-8。3.溶藻细菌对水华鱼腥藻的溶藻机理初步研究Bacillus SSAL-1可以通过产生胞外活性代谢产物进行溶藻,该活性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Bacillus SSAL-6可以通过分泌胞外活性物质间接溶藻,且活性物质不具有热稳定性。AcinetobacterSSAL-8是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起到溶藻作用,并且其胞外分泌物具有热稳定性。4.溶藻细菌对水华鱼腥藻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三株溶藻细菌均能显著影响水华鱼腥藻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且对三种酶的影响表现出一致性,即:三种酶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三株溶藻细菌均能显著提高水华鱼腥藻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5.溶藻细菌对小鼠的毒性研究采用毒理学上最大给药量试验剂量,即5g/kg(体重)和最优溶藻效果的剂量,即8.75g/kg(体重),借助经口方式作用于小鼠时,小鼠均不出现死亡,其体重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恢复。本研究结果为高效溶藻细菌实际应用于水华鱼腥藻及藻毒素污染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保护人类健康、保障水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物质生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逐渐对精神享受有了更高的追求。芭蕾舞作为高雅的表演艺术,因其柔软的肢
受笛卡尔普遍数学模式的影响,现代主义建筑偏向于从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崇尚清晰、规范、标准和统一。它忽视了大众个性化的需求,漠视公共环境,并拒绝传统。现代城市
"互联网+医疗"将逐渐成为传统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政策引导是保障"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之路。我国已出台相关政策还不完善,加强"互联网+医疗"政
"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机制体制改革是协同创新中心的重点任务,通过对"系统化动态多协同"模式的解析和设计,试图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且能够实现高校"协同创
<正>元宵节的来历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一个十分隆重的传统节日。从古时起,我国有一年三元之说,即农历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正因为正月十五是
中国传统社会,国家作为肩负养民之责的权力实体,一直承担着灾荒中的救济职能。民国时期处于社会大转型期,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产生使传统的社会整合方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
以Mo17和黄早四为亲本,构建了包含239份F9代重组自交系的分离群体,并用103个微卫星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覆盖了玉米基因组1455.4 cM,标记间的平均间距为14.1 cM。通
<正> 前言环氧树脂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电绝缘材料,它的固化产物具有优异的尺寸稳定性,粘结力和强度高的耐腐蚀和介电性能。因而在绝缘技术的领域里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金龙四大王崇拜,是明清时期伴随着京杭运河的全线贯通和漕运的兴盛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民间信仰。它最初形成于山东运河区域,之后迅速向南北传播,其信仰范围覆盖了北方数省,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