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无哀乐论》美学思想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ne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一篇重要的音乐美学论著。全文以“声之哀乐”为中心问题,探讨了“声无哀乐”“和声无象”“哀心有主”等关键性的美学命题。嵇康提出“声无哀乐”的观点,与以《乐记》为代表的儒家音乐思想相对立。嵇康以音声之中没有哀乐情感的音乐观,实现了对王权枷锁的理论消解。其中,“音声无常”的观点认为音乐与情感之间不具有确定性的关系,从而解构了儒家传统乐论中“乐言情”这一经典命题,嵇康从“感物无常”的角度重新解释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应感关系,由此提出心声二分的观点,为心、声解绑,重新建构了音乐的情感功能,以音乐的“躁静”之功和音乐的“导情”之能来说明音乐所具有的无限感发情感的独特品质。“和声无象,哀心有主”的音乐观,让情感摆脱王权政治的束缚,让没有“象”的和谐的音声来解构儒家乐论中音乐的政治象征思维模式。嵇康提出“声音和比”的观点,以和谐的比并形态来代替儒家乐论的比附传统,打破了“乐以象德”的象征思维模式,质疑儒家乐论中具有神秘色彩的“象德”故事和传说,并在此基础上对音乐“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做出阐释。嵇康以道家的音乐思想来阐释移风易俗这一命题,弱化了移风易俗理论的意识形态性。嵇康一一击破了儒家乐论中的表情观和象德观,强调音乐本体的独立性,提出音声自然的美学观。实则,音声自然的观点不仅强调了音乐本体的独立性,而且建构了士人独立精神的美学形态。魏晋时期,易代之际,嵇康在清音之中寻找到了安置自我心灵的方式,他在“虚心静听”的修持中体悟清音之美,将“清”作为士人独立精神的美学底色,并且“自标清格”,以独立的人格精神与浊世相抗争。“自标清格”的独往之美是魏晋士人独立人格的美学展现,而对自然真美的追求,则是士人独立精神的美学指归。嵇康对自然真美的追索,不仅有着魏晋士人对黑暗政治和虚伪礼教的抨击,还有其自然生长的生命意识的流动和对真与美的人格精神的追求。
其他文献
为探究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并进一步了解影响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相关因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334名在校大学生采取
在目前海湾美军中,部署着一种微型无人侦察机,它就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龙眼”战术无人侦察机。
众所周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鉴于“十年动乱”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因
<正>天气逐降,又到了吃火锅的季节。邀三五知己或和家老小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再来扎冰啤,这感觉真是爽呀.而时下火锅的花样也层出不穷,无论是四川传统麻辣锅,还是时尚的西红
期刊
<正> 树干“破肚子”是沧州枣区群众对枣树主干破裂的形象化叫法。所谓树干“破肚子”是指树干一侧的皮层坏死,、并与毗连的木质部相继腐朽,形成纵向的空洞,严重者洞深达树干
本文通过对太行山低山丘陵林果技术开发4年来的实践,从更新传统造林观念,妥善安排研究内容,建立不同层次的技术开发组织,依靠当地领导,增加资金投入,技术组装配套和技术培训
<正>近年来人们已广泛地应用生长调节剂,促进或抑制果树的生长、花芽分化、稳果壮果等,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在苹果园管理中,各种生长调节剂使用越来越多。
媒介传播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人们每天都通过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获取信息。广告是电子媒体的表达形式之一,它尽可能地向潜在消费者传递商品有效信息,影响着商品的传播与销
本文在分析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并提出以"应用导向,分类指导,模块教学,自由选择"为指导思想的改革方案。
我国反避税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在新形势下,推进我国反避税工作,最为关键的是要培养和造就反避税专门人才。各高等院校要想履行好这一职责,就必须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一系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