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夏文化探索,对于夏王朝及先夏历史的研究,以及早期国家与文明形成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随着夏文化研究的逐渐深入,特别是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展以来,学界对于二里头一至四期遗存都是夏文化的认识趋同的情况下,早期夏文化问题开始成为热门课题。 本文在概括学界有关早夏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王湾三期文化、新砦期遗存、二里头一期遗存进行重点分析,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王湾三期文化作为独立发展的考古学文化,以嵩山为界,可分为南北两个类型——煤山类型和王湾类型,前者的发展水平高于后者;新砦期遗存与二里头一期遗存之间具有明确的演进关系,同属于二里头文化,它们与王湾三期文化分属于不同性质的考古学文化。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文献记载及时空对比分析,认为早期夏文化应包括夏启时期的新砦期遗存及太康到少康中兴以前的二里头一期遗存。 早期夏文化的渊源学者多有论述,本文认为王湾三期文化是早期夏文化最直接、最主要的源头,且煤山类型的诸多因素为早期夏文化所承袭,故颍水上游地区在早夏文化形成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早夏文化也含有不少豫东、豫北的文化因素,因而夏文化的源头又是多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