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箱模拟的花岗岩红壤优先流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xin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先流(Preferential flow)是水分通过土壤中“优先路径”绕过土壤基质快速穿透到深层的一种常见土壤水分运动形式。基于花岗岩发育的特性,近几年也逐渐出现以长江三峡地区为代表针对花岗岩土壤中优先流的研究,其中对其降雨因子或灌溉特性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少有考虑到花岗岩崩岗物理特性从土壤风化过程导致的优先通道发育程度不同的角度。由于优先流属于非平衡入渗,基于高频监测结合优先流类型及初始含水量来分析优先流与降雨因子之间响应关系的研究对优先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科研价值。以通城县典型的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四种土壤为实验材料,基于花岗岩的物理特性采用“上壤下砂,固上变下”的原理配制优先通道发育程度不同的3个土箱ⅠⅡⅢ,对每个土箱进行了6次不同初始含水量(12.2%-23.6%)和雨强(0.7 mm/min、1.2mm/min)的模拟降雨,时域反射仪(TDR)高频循环监测整个土体不同部位水分动态变化(6 min一次含水量读数)。判断优先流的产生、分析优先流特征(类型、范围、量、程度)以及对水分运移过程的影响(入渗、出流、分布),确立优先流发生及类型的定性分析方法,对优先流面积、量定性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条件(通道发育程度、初始含水量、降雨强度)下花岗岩母质土壤中优先流的基本特性、发生规律和对水分运移的影响,主要得出的结果下:(1)土箱红土层性质相同,砂土层砂性大小为土箱Ⅰ>土箱Ⅱ≈土箱Ⅲ。土箱Ⅰ导水透水能力最强,饱和导水率与孔隙度比值约是土箱Ⅱ和土箱Ⅲ的1.6倍。土箱Ⅱ上层优先通道发育较强,下层发育较弱,因此整体通道的连通性弱。土箱Ⅲ上下土层优先通道发育程度最平均,连通性最强。基于土壤孔隙度、容重、饱和导水率等物理参数综合评价三个土箱的优先通道发育程度及优势由高到低分别是发育程度优的土箱Ⅰ(★★★)、发育程度较优的土箱Ⅲ(★★☆)、发育程度良的土箱Ⅱ(★★)。(2)土体的水分渗透能力和通道连通性决定优先流“快”的特性,降雨总量决定优先流与土壤周围基质发生交换作用程度(反应量)。导水能力最强的土箱Ⅰ优先流发生面积最大,占土体剖面积的75%。土体上层优先通道的导水能力主要影响优先流面积大小,因此土箱Ⅱ优先流面积大于土箱Ⅲ。通道连通性强的土箱Ⅲ优先流量的分布深度最广。土箱Ⅰ平均瞬时补给量(含水量瞬时增量)46.9 m最小,水分穿透性最强,优先流发生剧烈。优先流程度在雨强1.2 mm/min时,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雨强0.7 mm/min时,随初始含水量变化规律呈现双向性。优先流程度随雨强增加的幅度与土箱优先通道发育状况有关。(3)土壤水分增量等值线趋势图(土箱坐标化)表明存在三种形式的优先流:大孔隙流(M)、指流/漏斗流(F)和环绕流(B)。优先流出现概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大孔隙流出现概率最大,集中分布于土层0-40 cm范围的概率为72%,横向延伸比其余两种类型更具有优势。指流/漏斗流和环绕流出现概率相对较小,主要分布在20-60 cm的出现概率为71%和64%,在优先流深度上的扩展更具有优势,影响大孔隙流的向下发展趋势。大孔隙流发生面积最大,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是其余两类优先流的2.0-2.7倍,通道连通性强增加的幅度越大。小雨强下,大孔隙流量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幅度与导水能力有关;环绕流量比例有上升趋势,幅度与通道连通性有关。指流/漏斗流和环绕流在发生强度(优先流量/发生面积)远大于大孔隙流,雨强增大强度差有增加趋势。(4)根据不同深度的水分含量变化时间差,估算湿润锋运移的最快水流速率。雨强1.2 mm/min,估算速率和实测速率大小均为土箱Ⅰ>土箱Ⅲ>土箱Ⅱ。实际测量湿润锋速率在大小雨强下均随初始含水量增加而增大,在估算湿润锋速率中,雨强小而初始含水量高的处理出现反常(偏小)。优先流类型对湿润锋运移速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环绕流(B)、指流/漏斗流(F)和大孔隙流(M)。优先流程度越高土壤对入渗水分的吸持量越少。(5)出流特性受优先通道发育状况、初始含水量和降雨因子影响表现的特征不同。出流总量随降雨总量增大而增大,初始出流时间随雨强和初始含水量增大而增快,土箱Ⅰ平均出流最快,其次是土箱Ⅲ、土箱Ⅱ,优先流通道发育越好出流越快。一定范围内,初始出流时间随初始含水量增加而增快,初始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影响出流滞后。累积出流量大小比较为土箱Ⅰ>土箱Ⅲ>土箱Ⅱ,优先流通道越是发育初始出流时间越快且出流量越大。雨强1.2 mm/min的优先流速率是0.7 mm/min的1.8-4.0倍,优先流通道越是发育的倍值越大。从出流速率与雨强的比值看,土箱Ⅱ中优先流导水能力明显弱于土箱Ⅰ和土箱Ⅲ。(6)优先流发生位置与含水量增值分布对应关系较强,其中大孔隙流(M)附近的水分变化增值最大。含水量增值变化(降雨前后24小时)受雨强影响与优先流程度的响应规律相反,雨强0.7 mm/min时,含水量增值随优先流程度的增加而减小;雨强1.2 mm/min时,含水量增值随优先流程度增加而增加。对三个土箱中优先流程度最高的处理进行统计,优先流发生明显区域是非优先流区域或优先流发生不明显区域的1.8-2.1倍,出现大孔隙流(M)的层次体积含水量变化值为4.1-20.8%,大于指流/漏斗流(F)或环绕流(B)。
其他文献
橡胶小蠹虫是为害橡胶树小蠹类害虫的总称,包括小蠹科、长蠹科、长小蠹科以及粉蠹科的一些种。近年来,橡胶小蠹虫已由以往的偶发性转变为如今的常发性,对我国的橡胶产业构成
作为基础教学内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关注的部分。随着新课标改革进程的加快,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显得更为迫切。如何让小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熟练应用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素养和习惯,是一项艰巨的教学任务。小学中年级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小学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应用探究性阅读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  
期刊
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背景下,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視,而个性化阅读不仅能有效地释放中学生的内在潜能、个性品质和自身价值,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为其后期的语文写作和情感表达奠定良好基础。鉴于此,本文主要以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为例,对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教学措施进行了深度探讨,以期在帮助
期刊
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为学生开展的写作活动相对独立,过度重視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的传输,忽略了将写作教学与其他模块相结合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使写作教学更加多元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一个生动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写作知识,从而使其语文写作兴趣
期刊
习作是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也是一直以来的教学难点。在新课改下,教师要善于对教法进行创新,在学法上加强指导。如何提升学生习作水平,是教师要结合新的形势以及理念思考的问题。习作本身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体系实现情感抒发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认知自我以及现实的一种过程。本文分析了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提升,希望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进步有所促进。  新课改对小学
期刊
为了探讨双荚决明的生理特性,以达到人工花期调控的目的,本文以双荚决明幼苗为材料,研究了日长对双荚决明扦插苗和实生苗生长及开花的影响,12 h日长下不同去顶日期、不同激素
期刊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而语文学科在所有初中科目中的地位比较高,语文写作更是在考试中占了巨大比重。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能将所学化为所用,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设定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写作实践的机会。通过亲身体验、交流与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感知抽象的思想,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语文写作教学的课堂效果。  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从字面
期刊
目前,不少英语课堂已形成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但是,学生走出课堂后仍体会不到英语学习的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层次性差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对于同样的知识,不同的学生,其掌握程度不一样。学完《My friend》这一课后,我要求学生写出五个表达自己喜好的句子,等学生交上来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运用“My friend is……”或“
期刊
以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30年生杂种落叶松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树高、胸径、含碳率、木材基本密度、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以及木质素含量,计算单株立木的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