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以南充市Y中学为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sha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与高中虽然同属于中学阶段,但实际上两者并不是自然承接的两个学习阶段,学生需要通过中考重新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需要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初高中教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两个阶段,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初中开始开设历史学科教学,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史学基础。但是,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少学生却不能及时发现这种差异。初中老师没有提前告知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差异,高中老师也可能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未能及时引导。学生满怀信心地继续延用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和习惯,最终学习效果却不理想,导致学生陷入迷茫之中。因此关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是有必要的。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分析和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以及中高考的对比研究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问题,结合实际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再将此运用到教学中进行案例分析。本文一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从高中历史课标对衔接教学的要求,新高考改革提升学科地位和进一步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果的需要来分析选题缘由。然后阐明研究意义。接着详细解释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相关概念。随之查阅本研究的已有成果,并将此梳理为文献综述。接着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最后阐述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从理论入手,分析心理学与教育学与衔接相关的理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然后通过对比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以及中高考,具体分析两者在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业评价的联系与差异,从而阐明进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三部分是以南充市Y中学为例进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现状调查,分别对高一部分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对不同专业水平发展阶段的老师进行访谈。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实际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和教学实际尝试提出的策略。具体阐述了为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业评价以及教研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保障机制上的策略。第五部分则是对教学衔接的案例分析。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为例,分别详细阐述了课前的教学分析和准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尝试将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落到实处。第六部分是结语。这一部分是笔者对本研究的总结和反思。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和技术要求逐渐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作为其中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然而,它也是建筑工程中的难点之一,因其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土木工程的品质。为确保施工质量,施工方法必须合理,并且需要科学运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设计施工方案、优化搅拌工艺以及混凝土浇筑技术等方面提出应用策略,以供相关人员
期刊
叙述了混合机的桨叶设计与改进提高电缆料产、质量及节能降耗的关教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行,全新改版的高中历史教材的使用对日常历史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新教材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部分组成,其中必修为《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采用通史体例,十分注重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导致教学内容十分繁杂。而且一部分内容与初中历史知识重复,再加高一历史课程安排少,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阶段高中历史的日常教学。初高中衔接下的主题教学通过对初中历史的衔接,整合高中教材,合理
学位
<正>我国经济水平进步明显,人们的居住标准逐渐提升,所以,建筑行业改变了建设模式、品质,选用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此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结构相对厚实,为建筑行业带来了优势建筑结构,同时,也伴随着一部分消极问题,其占用空间比较大,应用的水泥材料多,容易出现水化热作用,所以深入研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具有必要性。
期刊
文中结合漳浦县中医院医技楼工程项目,深入研究了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可能出现温度裂缝的难点问题,通过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和绝热温升验算确定最佳配合比,并通过优化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和保温养护管理措施,有效保障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
期刊
<正>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强度高、结构厚实且能效性显著,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对建筑工程房屋质量的改善和提升也较为显著。但是,与普通混凝土结构相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所占空间较大,水泥材料使用较多,且截面较大,易因结构内部水泥的水化热作用造成温度变化较大,从而引起混凝土裂缝等问题,对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期刊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越来越完善。与此同时,人们对混凝土性能的标准要求也随之提高。混凝土结构性能直接决定了整体土木工程的质量安全。针对此,本文论述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简要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要点与注意事项,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意见。
期刊
针对水体中威胁人类健康和水生生态的残留诺氟沙星(NOR)的去除问题,本研究以酒糟为原料,通过高铁酸钾浸渍活化和高温炭化制备磁性多孔生物炭吸附材料(FIC-700)。以SEM、BET、FTIR、XPS和VSM等方法研究了生物炭的物理化学性质,测试结果表明高铁酸钾活化改性可有效改善生物炭的孔隙结构和提高其表面极性,对NOR的最大理论吸附量高达425.0 mg/g;并赋予其强磁性,使其易于回收,重复利用
期刊
土工格室是一种形似网状的三维立体土工合成材料,由于其立体构造,相较于土工格栅、土工织物等仅靠自身的抗拉强度以及筋土之间的摩擦来提供加筋效果的平面筋材,土工格室还能够对填料提供较强的侧向约束力。与浆砌片石、混凝土砌筑的刚性挡墙相比,土工格室加筋土挡墙不仅结构轻、取材易、施工便利,且能实现边坡绿化。本文依托金衢高速至杭绍台高速联络线工程填方路基防护及生态绿化工程,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土
学位
伴随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的使用推行,如何在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有效开展中学历史教学是每名中学历史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本轮课程改革要求历史课程要以培养与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而统编教科书在原有基础上所进行的功能性栏目的设计创新,紧扣该目标,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与思考方向。学者白月桥以系统论原理将这些辅助性栏目划分为“课文辅助系统”。在新时代新要求下,课文辅助系统作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