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阅读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倍受关注的焦点之一,英语阅读教学也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语习得研究史上,语言学家们从认知学、方法论、教学法等视角对阅读及阅读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相关的理论,如输入假没理论、元认知理论等。这些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学家班杜拉(1986,1997)在前人关于自信、动机等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该理论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是一种主观感受而绝非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但是这种主观感受会影响到能力的发挥。该理论诞生不久就被应用到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不少学者研究了自我效能在计算机辅助学习、英语阅读教学等领域所起的作用。但是对于阅读输入类型及其难度与阅读自我效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却尚未涉及。本研究以输入假设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研究阅读输入类型及其难度与阅读自我效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了一个为期16周的实验。该实验包括1)对实验组的阅读输入的调整及阅读结果的跟踪评估;2)对阅读过程和阅读自我效能变化的问卷调查;和3)对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
通过实验研究,笔者发现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对学习者的阅读自我效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当学生的自我效能还没完全建立起来之前,这种影响更明显。过难或过易的阅读材料都不利于阅读自我效能的培养。过难的阅读输入会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投入程度,从而影响学生的阅读输出效果。同时不理想的阅读成绩会进一步让学生变得消极被动,造成阅读的恶性循环。构成阅读难度的因素包括:句子的复杂程度、生词的比例、阅读题材和体裁、阅读材料的长度、对阅读材料的熟悉程度等。而过于容易的阅读输入不能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放低对阅读的要求,从而难以取得长足的进步。实验结果表明,符合克拉申输入假设理论的阅读材料是最理想的,既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挑战意识,又能强化他们的阅读自我效能。
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对高中英语阅读教材的编写及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