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作为当今国际资本市场最具活力的金融技术和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融资领域。我国在关于资产证券化融资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学校主体性质特殊,与企业存在较大差别,其资产证券化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国内学者积极探索通过对学校资产进行证券化融资,目前已率先在收费权证券化上成功实践。学校收费权证券化是以学费、住宿费等收费权为基础资产组成资产池发行证券的过程。因其基础资产来源广泛、发行操作简便、融资成本较低,有望成为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的重要融资通道。A学院学费和住宿费收费权资产证券化作为国内首单双SPV结构教育类资产证券化的成功案例,具有重要的案例研究价值。本文结合国内外教育类资产证券化理论及应用研究成果,总结了我国教育类资产证券化的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A学院收费权证券化成功案例,在基础资产、交易结构、实施过程、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A学院收费权证券化在交易结构和信用增级上的创新优点。通过对比传统融资方式分析了案例的经济性,与此同时,也发现A学院收费权证券化存在融资期限较短、只能一次性发行而不能按需发行、分级设计形式重于实质、证券流动性不足以及证券定价标准不统一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市场和制度现状分析了问题成因。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了A学院证券化案例带来的管理启示,提出了丰富和扩大基础资产、探索动态发行模式、综合运用内外部信用增级方式、推进跨市场流通、改进相关制度安排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