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伦理”与当代官场小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udi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政治伦理”与官场小说之间的关系为基本研究框架,将官场小说在演进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社会体制变革、社会政治诉求、传统政治文化、现实政治生态、叙述立场作为主体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透析官场小说背后蕴含的独特历史语境、社会现实、文化逻辑和生命体验,及其隐含的时代精神演变。1、当代官场小说与社会体制变革。当代官场小说与社会体制变革有着内在关联。当代官场小说的生成、确立和演化经历了新时期初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和新世纪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态环境都与当代官场小说发生直接关联。新时期初期由“乱”到“治”的政治转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现代性”的文化转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市场化的经济变革,新世纪世俗化的社会转轨,都直接体现在官场小说中的“政治伦理”中。2、当代官场小说与社会政治诉求。当代官场小说的核心主旨集中在对当代官场中的贪污、腐化、投机、诬陷、堕落、钻营等偏离社会正常基本准则、道德规范、社会习俗等非常规行为和非常态生活方式的批判上,并在批判的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政治诉求,更为关键的是这种社会政治诉求鲜明的体现在当代官场小说中,“政治伦理”经历了“政治召唤——现实反思——个体欲望”的演变,这种演变与政治精英、知识分子、普通市民的思想演进有着紧密关联,呈现出政治性、批判性、消费性等特征,并蕴含了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3、当代官场小说与政治伦理。当代官场小说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社会性格、精神信仰等主体内在因素有直接关联。当代官场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是关于个体如何重建自我人生的历史,为了占有社会财富、获取政治机会、拥有社会地位他们一直在试图挣脱国家、社会和历史的限制,并在此过程中呈现出对人生、社会、命运的独特感受和非常态的成长轨迹,是政治理想和虚无主义的混合物,缺乏内在的反省人生的精神机制,始终无法实现自我精神救赎,只能盲从的被历史潮流裹挟而沉沦。4、当代官场小说的写作立场。“政治伦理”与当代官场小说之间具有显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这种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有效讲述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写作立场,一方面,这种写作立场形成一套完整的叙事规则,并且随着社会文化转型而不断的衍生和扩展,以此形成了写作立场的特定性、情境性和具体性。另一方面,这种写作立场本身隐含了作家的精神诉求,作家以何种姿态,选取哪种视角,运用何种知识结构,采取哪种认知立场对官场小说进行叙述都与作家的主体精神和写作策略相关。因此,本论文认为当代官场小说与中国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有着直接关联,官场小说是在历史语境中表现出的文学策略行为;官场小说是外在社会事件持续介入的结果,是历史事件和个体事件的交叉;当代官场小说呈现的是对人、心、自然、社会、国家的独特体验。当代官场小说既有随着社会语境而改变的叙事成规,也蕴含了独特的时代精神演化轨迹。
其他文献
篇章信息结构,是负载不同功能的各种高层次信息单元之间建构起的一种功能关系网络。日本留学生论证性语篇信息结构的习得总体体现为一个由低到高逐渐向汉语母语者靠拢的系统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收效显著,中国在极为薄弱的经济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汽车行业也在这股浪潮中迅速崛起。目前,我国已经成长为全世界
2012年5月10日,中国首个白银期货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白银期货的推出,对于国内市场逐步建立白银定价权,减少白银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
本文就贫困地区西吉县,通过引进晋谷40号、黄金苗等谷子新品种进行示范展示,引进张杂谷13号创建示范基地,总结适合西吉县推广种植的谷子新品种和种植的新模式,实现科技助推产
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器,目前,我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工程中存在着动力、压力和实力,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展。本文通过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进步,财务管理软件和网络信息化越来越受重视,国际和国内的很多大型企业都已经开始构建和应用适合其进一步发展的财务一体化管理系统。A公司作为一家集团公司
2012年11月20日,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于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举行会晤,宣布正式启动三国自贸区谈判。在中日、韩日政治关系陷入僵局的背景下,三国自贸区谈判的正式启动具有重大
根据电力使用部门的需要,对钢芯铝绞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高度紧密性及表面圆整度和光滑度,为此,在管式绞线机上加装预扭装置,使产品符合了使用要求.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经过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但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及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越发明显。从数据上看,2010年以前经济
致使移动是一方通过施加作用力致使另一方发生移动的事件。致使移动是人类普遍日常经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构建了认识大千世界的基础和桥梁。作为移动事件和致使范畴的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