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别矿坑充水水源,进行矿坑涌水量预测,不仅是金属矿山防治水措施、安全生产的前提,也是水环境保护的基础,更是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合理制定的支撑。旗杆楼铁矿地处黄淮河冲积平原,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境内。该铁矿为全隐伏的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奥陶系萧县组泥质灰岩、大理岩及白云质灰岩中。矿床开采时,含水层中的水可直接进入坑道,萧县组岩溶裂隙水为其直接充水水源;奥陶系下统马家沟组岩溶裂隙水间接流入矿坑,成为间接充水水源。对比该铁矿已有水文地质成果,本论文开展补充水文地质试验(抽水、注水试验),识别铁矿充水水源;借助同位素示踪理论,结合地下水中和的相关关系,对地下水进行溯源分析。运用解析法,分析计算矿坑正常涌水量12277m3/d。结合补充勘察结果,通过含水层、隔水层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区边界条件的概化、地下水动态特征,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差分原理,运用Visual Modflow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地下水系统数值模型。识别、并对数值模型验证后,预测矿区-500 m开采水平下矿坑初期涌水量为11791m3/d,稳定后正常涌水量约为8513 m3/d。研究区第三系富水性及透水性弱,且第四系底部存在为富水性、透水性极差的极弱含水层,对第四系上部孔隙水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由此得出的矿坑涌水量小于已有成果。为矿床未来安全生产、合理布置防治水措施提供参考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