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多发性骨髓瘤是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它以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伴特征性骨损、血细胞减少、肾功能不全及体液免疫受损为特点。新药的介入,如沙利度胺、雷利度胺以及万珂等,使疾病预后近年来有所改善。因此进一步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寻求新的治疗靶点,变得越来越重要。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B细胞活化因子(BAFF)及增殖诱导配体(APRIL)能有效的促进正常B细胞和恶性B细胞的生长和长期存活,同时对浆细胞也有类似作用。我们的前期研究认为BAFF和APRIL基因和蛋白在MM表达明显升高,且可能与MM患者肿瘤负荷成正相关。因此淋系增殖因子BAFF/APRIL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存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糖皮质激素和硼替佐米是临床上重要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它们能显著抑制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在本研究中将糖皮质激素和硼替佐米作用于U266骨髓瘤细胞株和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对BAFF/APRIL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和硼替佐米对BMMNCs和U266骨髓瘤细胞株干预前后BAFF/APRIL的基因表达,以了解BAFF/APRIL在药物干预下的基因表达变化。探讨两种药物可能的抑瘤机制。方法:在对U266细胞进行MTT检测的基础上,选择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及硼替佐米合适的药物浓度作用于U266细胞和7例初治MM患者BMMNCs,根据MTT结果选择最合适的作用时间(48小时),提取RNA经过逆转录后用realtime PCR检测在不同药物及浓度干预时细胞株和病人原代细胞BAFF/APRIL基因表达变化。结果:1)MTT结果显示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及硼替佐米均抑制U266细胞,以时间及浓度依赖方式。与硼替佐米联用后,地塞米松和甲基强的松龙对U266细胞的抑制率均有明显升高,与单用地塞米松及甲基强的松龙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单独干预U266细胞48小时后,抑制细胞生长的IC50分别为93.33 ug/ml和206.54ug/ml。显示体外条件下,U266细胞可能对地塞米松敏感性高于甲基强的松龙。2)U266细胞及7例初治的MM病人均高表达BAFF/APRIL基因。3)地塞米松,甲级强的松龙,硼替佐米单独作用于U266细胞后,BAFF/APRIL基因表达较未干预前降低(P<0.01),其中硼替佐米干预后BAFF/APRIL表达最低(P<0.05)。4)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和硼替佐米联用后BAFF/APRIL基因表达较单独干预时低(P<0.01);地塞米松和硼替佐米联用干预后,BAFF/APRIL基因表达的抑制强度大于甲基强的松龙和硼替佐米联用的抑制强度(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和硼替佐米对骨髓瘤细胞都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联用后有抑瘤作用相加效应。糖皮质激素和硼替佐米干预后的骨髓瘤细胞,BAFF/APRIL基因表达下降,结果提示糖皮质激素和硼替佐米除了存在已知的GR和蛋白酶体作用靶点外,可能还存在BAFF/APRIL及其受体这种新的作用位点,从而增强了药物对NF-KB信号途径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