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物质主义盛行。经济水平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在乎之物也随之转变。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消费是以追求时尚、炫耀身份、过度消费以此彰显身份。在某公司的一项关于数个国家的调查中,中国成为“最物质主义的国家”(李原,2015)。该调研发现在物质追求方面,中国人竟比其他受调查国家要高得多。而物质主义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大学生和成人之间,鲜少有人关注流动儿童,而流动儿童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日益增长,因此本研究着眼于流动儿童的物质主义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初步探索,以此减少非理性攀比行为与消费行为,避免产生不良后果,引导和帮助流动儿童形成正确健康的物质财富态度。本研究旨在从流动儿童的角度去探讨物质主义的价值取向与安全感的关系,以及同伴接纳程度、自尊的影响机制。具体而言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流动儿童的物质主义是否高于非流动儿童。其次是安全感的差别是否会影响流动儿童的物质主义取向。第三,在安全感影响流动儿童的物质主义倾向中,自尊是否存在中介作用。最后,同伴接纳程度是否是流动儿童安全感-自尊-物质主义的调节变量。此研究有助于了解流动儿童的物质主义水平,采用有效策略适当控制物质主义。本研究采用问卷的方法来进行数据的收集,本研究选取武汉市江夏区三所小学的五六级小学生(共639人)作为被试,采用自编问卷和相应的信效度较高的问卷在班级内集体施测。包括儿童版的物质主义量表、安全感量表、自尊量表及同伴提名法所测的同伴接纳。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以此验证假设是否正确。结果显示:1、流动儿童的物质主义水平高于非流动儿童;并且流动儿童的安全感也低于非流动儿童;2、自尊在安全感与物质主义中存在中介作用;3、同伴接纳程度在安全感、自尊影响物质主义中存在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