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准模型(SM)中轻子有三代:电子和电子中微子,μ子和μ子中微子,τ子和τ子中微子,其中中微子是无质量的。在标准模型中轻子味守恒过程是主要的过程,在考虑中微子混合时,带电轻子味破坏衰变(LFV)也会被强烈的压低。标准模型对轻子味破坏衰变分支比的预言值远低于目前的实验上限。然而,中微子振荡实验说明中微子是有质量的,也就是说轻子味破坏衰变是可以产生的。 中微子是有质量的这个现象只有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模型才能解释。某些新物理模型预言的轻子味破坏衰变的分支比的值相对较大,接近目前的实验精度。此外,因为τ轻子是标准模型中质量最大的轻子,所以它的味破坏衰变对新物理模型非常敏感。我们可以利用与τ轻子相关的味破坏过程探测新物理模型。331模型是一类基于SU(3)C×SU(3)L×U(1)X规范群的新物理模型。其中电荷生成元可写成这个群的对角生成元的线性组合:Q=T3+βT8+X,参数β用于区分不同类别的331模型。在331模型中β的取值范围是|β|≤√3,其中β=±1/√3的模型可以避免在费米子和规范玻色子部分存在额外电荷。 本文所考虑的331模型的参数β=-1/√3,且它轻子部分由五个三重态组成。这种331模型除了含有普通规范玻色子γ、Z和W±之外,还包含新规范玻色子Z、带电和中性规范玻色子V±和X0。我们在考虑实验数据对331模型的参数的限制的基础之上,研究了τ轻子的味破坏衰变τ→μM,其中M=P和V,P和V分别代表赝标量介子(π,η或η),和矢量介子(ρ0,ω或φ)。发现331模型对轻子味破坏衰变τ→μM的贡献主要来自于新的中性规范玻色子Z,V±和X0对轻子味破坏衰变τ→μM没有贡献。本文中我们将MZ看做自由参数,并且假设它的值在1TeV~3TeV之间。我们得到的分支比Br(τ→μP)和Br(τ→μV)的值随着MZ的增加快速的减小。我们得到的数值结果表明我们所考虑的331模型对τ→μM衰变的贡献很小,以目前的实验精度很难探测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