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迫在眉睫。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将是落实新课标倡导的“素养为本”育人理念的根本途径。如何科学地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将成为未来教育科学研究的热点。由于教学能力具有内隐性与复杂性,不便直接观测和评价,所以,国内外学者转变研究思路,对教学能力外显的课堂教学表现进行观测与评价。课堂教学表现真实而客观地反映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研究是基于郑长龙教授课题组有关教师教学表现已有研究成果的拓展应用研究,用到的具体评价工具为孙佳林博士开发的《教师表现评价量表》。本研究以吉林省长春市某重点中学的新手教师Z和熟手教师W为个案研究对象,运用课堂观察、教师访谈、案例分析、量化分析等方法进行资料搜集及数据处理,以期探查两位教师在元素化合物主题“教什么”和“怎么教”课堂教学表现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而提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合理建议。综合个案比较分析结果,得出了本研究的结论:熟手教师W在元素化合物主题课堂教学表现整体上优于新手教师Z,新手教师Z与熟手教师W在教学内容衔接逻辑,有关学生学习内容的认识视角选择、认识思路提炼、认识方法运用;以及课堂提问水平和教学情境创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造成新熟手教师教学表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学科理解程度和教学策略选择适切性。笔者结合个案研究结论提出了新手教师课堂教学表现的提升建议,对于广大一线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