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对华反腐工作报道的意识形态修辞批评——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为例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d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反腐工作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有序进行,并取得卓越成效。外国媒体对于中国的这一重大举措一直保持关注。本研究以意识形态修辞批评为理论基础,在Foss和Craig二人提出的修辞批评四步骤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更具可操作性的理论模式,并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所选语料中意符和修辞格的使用。本研究选取2014-2015年间,50篇来自美国《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中与中国反腐工作相关的新闻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其蕴含的意识形态和修辞动机,以期给中国对外宣传和重塑国际形象带来一定启示。本文主要围绕这些报道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包含了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以及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产生何种影响这三个问题展开。研究发现,《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把中国的反腐运动描述成习近平主席巩固自身政权的战争。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这些报道蕴藏揭了“非同一”的意识形态,并塑造了中国政府专制,不民主的形象,从而损害了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其他文献
艾丽斯·沃克(1944-)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之一。作为一个多产作家。她出版了大量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短篇故事。艾丽斯·沃克一生致力于为父
网络的日益普及,催生和繁荣了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不仅丰富了网民的语言,拉近了网民之间的距离,其触角也已超出了网络之外,对日常生活甚至主流媒体语言使用产生了不可低估的
教育部2004年发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因此,口语水平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由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注入超自然因素最多的一部剧本。剧中的超自然因素隐喻传达出了该剧强烈的情感,渲染了恐怖的氛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对剧本悲剧性解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