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城市功能空间演变与优化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信息通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对城市及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无论是城市空间还是城市居民,其运行机理、组织方式、社会联系方式及相互作用模式等都在发生变化并日趋复杂化。与此同时,中国在经历了高速城镇化以后,大多城市正经历城市内部功能空间更新与重构。信息时代城市各功能空间具体产生了何种变化,不同类型功能空间相互作用如何,影响路径是什么,功能空间的主要现状问题是什么,如何进行空间提质优化都亟待展开系统性研究。然而,已有研究成果多聚焦于城市某单一类型的功能空间特征研究,且缺乏长时段持续性的动态研究,研究对象多聚焦于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城市内部功能空间缺乏深入研究。因此,以中部地区城市长沙作为对象,基于多个时间的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多个年份的统计年鉴数据、社会经济发展报告、城市多版总体规划及城市多部门信息、2020年高德POI数据、2020年安居客等多源数据,从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视角对信息时代城市功能空间的演变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研究,以时间序列演进的方式构建了信息时代城市功能空间系统性研究框架与全过程研究思路,对于丰富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功能空间的理论研究并实现功能空间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首先,基于Hiscite和Citespace文献科学计量软件与传统文献阅读法相结合,对信息时代国内外城市相关研究的内容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与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基于信息时代大背景的城市功能空间研究成果在数量、深度、广度、范围等方面的不足,进而确定本研究的命题与研究对象,并对信息时代城市功能空间的概念及研究范围进行界定,并对研究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梳理。第二,基于多源数据从宏观用地维度与微观兴趣点维度对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长沙市中心城区功能空间的演变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对比梳理:用地维度主要基于多个历史阶段城市土地利用数据、统计数据、城市总体规划数据等,使用扇区分形法、扩展强度法、圈层分析法、核密度方法、轴带扩展度等方法首先从用地结构特征、土地供应特征、扩展方向特征、中心-外围特征、扩张强度特征五个方面对城市功能空间总体演变规律进行了总结,然后分别对居住空间、服务空间、工业空间、交通空间的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兴趣点维度则主要依据最新的高德地图POI数据、安居客房源数据等大数据,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手段、文本语义分析等方法对现阶段城市各类功能空间的典型特征及出现的典型新现象进行解读。第三,在对城市功能空间进行了整体演变研究及各类型功能空间演变特征研究基础上,运用用地转变耦合系数、核密度估计与热点分析相结合、构建公共交通通勤联系指数等方法,从各功能空间用地转变耦合关系、各功能空间等级结构及网络联系、城市多功能混合测度对信息时代城市功能空间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第四,构建了信息时代适应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与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功能空间品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首先,从外在逻辑性与内在指向性梳理了城市功能空间品质评价的逻辑,然后基于逻辑进行功能空间品质评价体系的指标分解,将指标共分为生态文明建设维度、高质量发展维度、高品质生活维度、高水平治理维度四个维度,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最终计算出各指标评分,并从各维度评分、单项指标排序、城市功能空间品质评分空间差异对长沙市功能空间品质特征进行了总结,最后构建了功能空间品质维度失衡度指数,来测算不同区域功能空间品质多维度的发展协同性。第五,从生态、政策、经济、社会及信息技术五个方面对信息时代城市功能空间演变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中生态因素具有制约和吸引的双重作用,政策因素起到关键调控作用,经济因素是根本的驱动力量,社会因素是助推力,信息技术具有革新作用,并从功能空间的“构成要素-影响因素-驱动机制-演变途径-演变过程”绘制了信息时代功能空间演变的驱动机制圆环图。最后,从不同尺度及不同功能要素分别提出了信息时代城市功能空间的优化策略。首先对功能空间现状问题诊断结果进行了总结与概括,认为长沙市功能空间在水平分布、要素组织、与城市规划匹配程度及多尺度衔接管理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然后从不同尺度层面提出空间优化升级方法,并总结了不同类型功能空间优化侧重点。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轻质高强材料的广泛使用、结构设计方法的不断进步以及我国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需求日益旺盛,大跨人行桥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2000年,伦敦千禧桥刚开通就因人致晃动而不得不关闭,使桥梁人致横向振动问题受到了桥梁界广泛重视。2010年,柬埔寨钻石桥发生人致振动踩踏事件,导致353人死亡的事故,向全世界表明解决人行桥人致振动问题迫在眉睫。安装调谐质量减振器(tuned mass dampers,T
学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优秀传统精神文化现象和智慧成果的积淀与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是其外在表征和集中体现。名录制度既需要从社会、文化、民俗、经济等层面加以重视和研究,也需要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角度进行深度剖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行迄今已逾十年,回顾与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以习近平总书记构筑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进步的
学位
车轴是高速列车走行部的关键机械构件之一,在高速列车启动、制动及行驶过程中经常承受扭转交变载荷、弯曲交变载荷及轴向拉压交变载荷作用,复杂的载荷环境和服役条件下使得车轴极易产生局部塑性积累,甚至在设计疲劳寿命内产生弯曲、磨耗、裂纹等故障,给列车运行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因此,车轴钢EA4T循环变形机理研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论文在室温条件下对高速列车车轴钢EA4T的循环变形行为开展了实验研究,
学位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是评判结构可靠性的重要内涵之一,而钢筋锈蚀是引发结构耐久性下降的重要原因。钢筋锈蚀可导致混凝土结构加速老化甚至提前退役,不仅会增大后期维护费用,而且会增加资源与能源消耗,引发社会和环境问题。然而,目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及合理修复问题的研究往往滞后于工程实际需要。因此,亟需提出锈蚀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评估方法,并基于此对锈蚀结构加固方法进行研究。随着高强钢筋在我国的全面推广应
学位
随着大数据获取与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医学研究正全面进入“组学时代”,以实现从医学数据积累到医学知识挖掘的转变。其具体体现于以精准化研究模式,为医学领域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这客观上需要应用、改进、研发数据挖掘分析方法,使得基于医学大数据提取及识别具有指导价值的关键知识信息。可见,数据挖掘分析为医学组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是大数据背景下精准医疗的关键技术,因而成为领域内的关注焦点。目前传统医学研
学位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工程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问题引起了广泛的重视,通常可将不确定性分为随机不确定性和认知不确定性,并分别针对这两种类型发展了许多分析方法。然而随着系统结构复杂性的不断提升,出现了更具一般性的随机-认知混合不确定性问题,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问题是在系统结构中同时存在以概率分布表征的随机不确定性和以区间模型表征的认知不确定性,即概率-区间混合不确定性问题。近年来,概率-区间混合不确定性
学位
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结构类型,由于支模简单、布筋方便以及空间利用率较高,降低了施工周期和工程成本,因此广泛应用于办公楼、商场和地下车库等建筑中。然而,在板柱连接处易发生冲切破坏,由此产生的荷载重分布可能导致建筑物发生灾难性的连续倒塌。目前,在竖向荷载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共同作用下板柱节点的受力性能、破坏机理、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评估方法等问题已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结合试验、
学位
金属钨(W)和钨基合金材料是东方超环(EAST)、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和未来聚变反应示范堆(DEMO)等磁约束聚变装置中最有可能全面使用的第一壁面对等离子体材料(PFMs)。在聚变反应装置服役过程中,PFMs将受到高温H/He等离子体和14 Me V高能中子的辐照,产生大量的辐照缺陷。除了H/He杂质,作为冷却剂引入聚变装置的Ne/Ar气体,也会以杂
学位
作为全球高发疾病之一,癌症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的关注焦点。为了提高癌症的可控性,降低死亡率,通常需要尽早发现和准确诊断。根据已有的研究发现,一些癌症标志物常常可以指示癌症的早期发现、肿瘤分类及分期等状况乃至对癌症治疗过程进行风险评估。鉴于此,临床上急需开发简便、高效、灵敏、准确检测癌症标志物的方法。纳米生物传感技术作为一种基于功能化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技术,不仅可以在传感器的基础上,出色地完成诸如生物
学位
随着创客运动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创客概念被引入中国。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建设,大力推动“双创运动”。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的众创空间快速增加,创客群体日益多元化,创客运动在中国快速兴起。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众创空间面临“有店无客”、“很少关注众创空间环境建设”、“创客创新力不足”、“重大创新成果较少”等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