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涉农中小企业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存在有利于分散经济风险和优化农村地区的资源配置。十九大报告中也特别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涉农中小企业和农户仍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门槛高的困境,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地区经济、金融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银行和涉农中小企业作为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双方都存在各自的需求。从企业的角度而言,涉农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资金支持,无论是采购、生产还是销售各个环节都存在资金供不应求的局面,但却处于“贷款无门”的困境;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涉农中小企业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涉农中小企业的稳健发展将直接带动当地经济和农户的发展,因此政府愿意扶持涉农中小企业,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涉农企业和农户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但是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虽然农村地区存在较大的市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较大的风险。这就造成了“企业没钱贷不了,银行有钱不愿贷”的局面。如何通过改进银行的融资机制来创新性的解决涉农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难题?如何有效降低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信贷风险?如何满足资金供需双方的利益需求?这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现有融资模式来看,融资多为短期效应,不具有可持续性,无法满足涉农企业和农户长期的资金需求。本文立足于供需双方的实际需求,创新发展了基于农业价值链的银行信贷融资模式,该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银行信贷融资模式,从整条农业价值链出发,以龙头企业为支撑,综合考虑龙头企业的资信状况、价值链上配套上下游企业的资信状况和价值链整体的运营状况,并在融资模式中加入第三方担保。通过创新融资机制,银行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实现供需双方利益增涨。本文以农业价值链为基础,对信贷融资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适合涉农中小企业和农户发展需求的银行信贷融资模式。本文根据农业价值链融资体系中风险承担主体和担保机制的不同,将银行信贷融资模式具体细分为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和存货质押融资三种基本的融资模式,然后对各个融资模式的融资机制和风险控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来证实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更有利于银行和涉农中小企业的风险控制。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首先利用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传统融资模式与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的利益分配情况,证实了基于农业价值链的银行信贷融资模式能有效控制银行的信贷风险,更有利于涉农中小企业获得贷款融资;其次,利用修正的Shapley值模型证实农业价值链融资能够为各参与主体带来更加更加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最后,通过具体数据分析进一步证实农业价值链融资为各参与主体来带的效益要高于传统融资,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的对策建议,为农业价值链和企业信贷融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有效控制银行信贷风险和政府制定相关的融资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