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领域内,商业银行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其作用非常明显。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竞争主体日益增多,竞争程度也日益加剧。本文即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业在这种环境下,其市场结构变化和银行绩效的变化,并深入研究这一过程中,运用实证方法阐述绩效是如何受市场结构的影响,且以此来判断市场结构对绩效的影响程度以及市场力量假说在我国商业银行业的适用情况。无论是丰富我国金融市场相关理论还是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完善发展都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中的发展能有直观的认识,对各类银行之间市场结构、绩效之间差异能有效认知,为我国商业银行业接下来改革的发展思路及政策措施提供方向。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相关文献展开梳理。并同时对相关理论以及概念展开介绍。在对我国金融环境现状分析后,并结合实际情况,选取33家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根据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以及规模经济效应三方面出发分析市场结构。得到结论: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已经基本完成从寡头垄断市场向垄断与竞争并存市场的转变,且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银行业整体存在规模经济效应;从商业银行“三性原则”出发研究绩效,并以此为基础,对样本所选取的各家商业银行,依据所选取的样本指标,采用相关学者所用的因子分析法,计算处理得样本数据中商业银行的绩效表现情况。结果表明,国有银行绩效与国内其他类商业银行绩效差距正逐渐缩小,说明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更加充分,国有银行的优势地位受到其他类商业银行的挑战。而外资银行绩效水平的偏低,则说明外资银行在我国仍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在对市场结构、绩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市场结构对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传统的市场力量假说不适用于我国商业银行业整体,且指标呈负相关影响,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业整体绩效水平的提升受益于其竞争程度的完善,但却存在于具体类别的商业银行业中;控制变量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显著性影响不如市场结构因素明显。最后,凭实证结果,给出有关提议方法:进一步打破垄断,优化结构,放宽进入行业的管制,完善退出模式;进一步放松价格控制,促进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同时政府应清晰在监督银行业发展中的所起作用,做到松弛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