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泉地区位于中祁连西段,祁连造山带西段的各类地质体和地质构造单元均遭受到了较强烈的多期构造变形作用。研究区内最古老的地层古元古代的北大河岩群,就为出露在祁连西段的一套经过多期变质变形改造的变质岩系,是祁连造山带西段的基底地质体,变质程度较深,构造变形强烈,透入性构造面理广泛发育,其原岩特征和原生组构等多已消失殆尽或无法识别,在研究区及区域内已无法恢复其原始层序,多属有层无序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本次研究过程中,根据本区出露岩性及其岩石组合特征,结合前人资料,经区域对比,将北大河岩群划分为b、c两个岩组,二者之间为断层接触。本文选择以北大河岩群b岩组的变质岩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其岩石学组合、地球化学等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原岩恢复及构造环境探讨,为祁连造山带西段的基底地质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研究结果表明,北大河岩群b岩组岩性主要以二云片岩、石榴子石二云片岩、二云石英片岩为主,夹有少量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石英岩、变粒岩和大理岩等。b岩组内变质火山岩为基性火山岩,σ=1.50~1.92,为钙碱性岩石。其化学成分具有较低的TiO2、Fe2O3、P2O5和较高的Al2O3,属于SiO2不饱合、铝过饱合类型;微量元素分布形态略有差别,总体显示强不相容元素富集特征,La、Nd、Sm等轻稀土富集,Th、Nb、P、Ti等重稀土亏损的特征,稀土元素丰度总体较高,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岩石变质程度属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原岩恢复主要为一套碎屑岩(砂泥岩)—碳酸盐岩—基性火山岩建造,碎屑岩建造残留韵律层理,宏观上具复理石建造特征,形成巨厚韵律互层;整体反映出古元古代沉积盆地由活动型半深海环境向稳定型浅海环境逐渐转化,属浅-半深海过渡沉积;构造环境为大洋底部或洋中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