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主义发展中载体的功能及其影响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8710310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主义的载体是指承载民族主义的情感、观念和民族主义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运动的人类共同体。历史和现实都揭示了民族主义对人类历史的巨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还将长期存在,所以民族主义研究意义重大。而对民族主义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众因素中,载体不容忽视,民族主义是在载体中产生、展现和演变的,其发展与载体具有密切的关系。从笔者接触到的材料来看,载体研究展开得不够,仅集中于个别字句。为把这一问题引向深入,本文从载体的角度研究民族主义,作者首先指出载体的研究对我们正确的理解和使用民族主义概念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其次通过对民族主义与载体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梳理,深入探讨民族主义与载体之间的互动机制,最后揭示载体自身的发展对未来民族主义的理性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对国际政治发展的巨大意义。 论文除引言外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民族主义及其载体的定义,描述了研究民族主义及其载体的必要性,文章认为,民族主义的内涵包括民族主义是民众对民族国家的情感归属、是民众对民族国家的理性认知、是载体内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张力下的产物三个方面,载体的内涵与外延分别指民族主义情感、观念和社会运动的承载者及民族主义载体的类型。 第二部分,探讨民族主义与其载体的互动关系。通过载体对民族主义的作用及民族主义对载体的作用正反两方面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得出结论二者呈互动之式,载体是民族主义发生发展的平台,载体的性质和状况对民族主义影响巨大;民族主义对其载体的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 第三部分承接上文,从民族主义与其载体的关系即当前国际政治中民族主义问题的现状分析、类型分析、全球化与当前民族主义及其载体关系三个角度分析民族主义存在的消极影响,指出民族主义的理性的发展方向及其受到的制约因素,为了自己和他国的长久利益,当今世界各国对此应非常重视并积极行动。 第四部分是全文的结束语,论文指出民族主义的存在是一个既定的事实,其影响不容忽视。国际社会各类民族主义载体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容纳,一方面促进内部民主政治建设、经济文化建设的繁荣,为塑造有利于国际秩序的温和、理性的民族主义提供稳定的根基,另一方面要努力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民族主义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彻底消除民族主义的不良后果,实现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本文的新意在于:第一,笔者引入载体的概念,从载体的角度对民族主义进
其他文献
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著作权法带来了冲击,如何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而信息网络传播权则是其核心问题之一。我国虽然在修订后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政绩评估在我国体系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作为现代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
冠名权是法律生活多样化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权利类型,目前立法上对此未能得到及时反映,理论上关于冠名权的专门性研究也缺乏全面深入探讨。本文突破了已有的针对个别种类的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篇论文试图回答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危机事件从来都有,为什么现在才开始对政府危机管理的研究?第二,危机突如其来,如何才能使人民免遭生命与财产的伤害?第三,当珍贵的价值无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破产法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它往往是衡量一国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破产法的核心在于,以破产方式终止企业法人资格时,债务人只负有以实有财产清偿债务
摘要:对占据民间美术重要地位的剪纸艺术来说,其和所有中国民间的手工艺术一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在充分了解中国剪纸历史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到中国剪纸的由来,对于我们学习剪纸和进行剪纸艺术创作将会更加有利。  关键词:长白山 剪纸艺术 民间剪纸艺术  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各民族的传统艺术和民间文化历来都被劳动人民所传颂,它们共同汇成了中华民族悠久光辉灿烂的文化。  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