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膀胱颈移动度检测对妊娠晚期及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研究

来源 :河北联合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feit0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妊娠晚期及产后膀胱颈移动度的大小,研究孕晚期膀胱颈移动度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关系,使用ROC曲线分析法,评价孕晚期膀胱颈移动度对孕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预测价值并确定适宜切点,找到可疑值,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及产后早日进行必要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03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门诊作常规产前检查的初孕妇120人,均为单胎,年龄在22周岁至39周岁之间,根据咳嗽﹑大笑﹑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有无漏尿现象分为两组,孕晚期咳嗽﹑大笑﹑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有漏尿现象者入压力性尿失禁组52例﹑无此现象者入非压力性尿失禁组68例,分别于孕34周﹑孕36周﹑孕38周及产后6周,用腹部探头经会阴检查法进行超声膀胱颈移动度检测,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孕晚期压力性尿失禁者、非压力性尿失禁者及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者经会阴超声检查法测定的膀胱颈移动度数值,绘制ROC曲线,进行ROC曲线分析处理。结果1一般情况:120人纳入研究,其中SUI组52例,其平均年龄26.5±2.38岁,平均身高1.59±1.82米,孕34周前平均BMI为23.7±3.08。非SUI组68例,其平均年龄25.8±2.56岁,平均身高1.58±1.87米,孕34周前平均BMI为23.5±3.19。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2妊娠晚期SUI患病比率及UVJ-M变化:(1)妊娠晚期各阶段及产后SUI患病比率:孕34周、孕36周、孕38周、产后6周SUI的患病比率分别为7.5%(9/120)、22.5%(27/120)、43.3%(52/120)、5.8%(7/120),随孕周的增加SUI患病比率逐渐增加,患病比率两两比较,孕34周与孕36周、孕36周与孕38周、孕34周与孕38、孕34周与产后6周、孕36周与产后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晚期及产后UVJ-M的变化:孕34周、孕36周、孕38周、产后6周UVJ-M分别为3.43mm±1.52m、4.76mm±1.33mm、6.77mm±0.98mm、2.35mm±1.04mm,随孕周的增加UVJ-M逐渐增大,两两比较,孕34周与孕36周、孕36周与孕38周、孕34周与孕38周、孕34周与产后6周、孕36周与产后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妊娠晚期SUI与UVJ-M的综合ROC曲线分析:以妊娠晚期SUI组及无SUI组测得UVJ-M为分析数据,通过ROC分析,曲线决定的最佳临界点为6.59mm,该点对应的灵敏度为88.7%,特异度为67.4%,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4产后SUI与UVJ-M的综合ROC曲线分析:以产后SUI和产后无SUI患者孕期测得的UVJ-M值为分析数据,通过ROC分析,曲线决定的最佳临界点为8.66mm,该点对应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66.7%,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1孕晚期SUI的患病比率随孕周的增加而上升,且孕晚期SUI者产后部分遗留SUI,说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与孕晚期是否有过尿失禁有关。2孕晚期UVJ-M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大,提示随孕周增加,胎儿增长,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加大。3妊娠晚期SUI的诊断中有意义的UVJ-M切点值为6.59mm,产后遗留SUI的诊断有意义的妊娠晚期UVJ-M切点值为8.66mm,为SUI的早期诊断及高危人群的预防性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在本市各个医院参加体检的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所谓城郊结合部,就是指城市在原有的行政区域基础上,将周边郊区划入城市的区域。由于新划入的区域往往离城市中心较远,各项配套设施及管理政策、措施不能及时到位,从而形成了暂时性的既不象城市又不象郊区的区域。城郊结合部往往是一个城市新的投资热点,具有无限的价值增长空间,但往往也是城市低收入者、外地务工人员、原居民的集中居住地。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文化需求的提升和城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