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志摩(1897-1931)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虽然他生命短暂,但是他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一名出色的作家,他的作品得到了读者和评论家们的认可,得到了很多正面的评价。他的一些诗作甚至享誉世界,比如《再别康桥》,《偶然》等等。他富有浪漫色彩的生活经历也吸引了很多评论家的注意,但是他作为译者的角色却长期被人们忽略,这与过去中国翻译研究忽视对译者的研究这一状况不无关系。最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翻译的文化转向,译者在翻译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与徐志摩同时代的作家兼译者都得到了系统的研究,比如鲁迅、胡适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徐志摩的翻译活动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徐志摩的文学生涯是从1921年的翻译活动开始的。从那时起直到他生命的结束他都没有停止向中国人们翻译介绍西方作品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把许多西方的文学巨匠介绍到中国,开阔了国人的视野,而且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翻译思想。此外,他还通过翻译促进了五四时期中国新诗的产生和发展。然而,和他的文学创作相比,他在翻译方面所做的贡献并没有得到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更为糟糕的是,由于没有考虑他所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即五四运动这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即便有少数关于他翻译方面的评论大多也都是负面的。本文的作者拟对徐志摩的翻译活动和翻译思想做个描写性的研究,以他所生活的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为背景,以多元系统论和控制论为理论依托,给他的翻译家身份做个公证的评价。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包括五章: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理论依托以及论文的结构。第一章文献综述,对目前徐志摩译者身份的研究成果做了回顾。第二章是徐志摩的生平简介,以揭示他成为译者的潜力.第三章介绍他的翻译活动,让读者对其翻译家身份有初步的了解.第四章以五四以前的中国诗歌翻译历史为背景,详细的讨论了徐志摩的诗歌翻译理论,主要包括其诗歌翻译标准,译语的选择,翻译方法和他对复译的态度。这里作者着重分析了他的诗歌翻译思想,一方面是因为诗歌翻译构成了他翻译活动的大部分,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主要身份就是一位诗人。第五章分析徐志摩的翻译活动对他的创作以及对中国新诗发展的影响。结语总结全文,并对徐志摩的翻译家身份给予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