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药物相关性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入院的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高龄老年组及中低龄老年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用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影响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增加对老年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的认识,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87例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80岁)及中低龄老年组(≥65岁且<80岁),对比不同年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病因、临床表现、合并疾病、服药史、辅助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应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组间各指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基本情况:487例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平均年龄75.90±7.46岁。其中,中低龄老年组男性197例,女性126例,男女比例1.56:1,平均年龄为71.60±4.56岁;高龄老年组男性74例,女性90例,男女比例1:1.22,平均年龄为84.38±3.96岁。内科病房住院患者最多,为331例,其次为外科113例、急诊25例、重症病房18例。吸烟患者101例,饮酒77例,与高龄老年患者相比,吸烟饮酒在中低龄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P<0.05)。2.临床特点:487例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275例,占比56.5%;下消化道出血204例,占比41.9%;8例患者出血位置不明,占比1.6%。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前三位依次为:消化性溃疡(29.1%)、消化道肿瘤(22.9%)、急性胃黏膜病变(17.8%);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前三位依次为:消化道肿瘤(27.0%)、息肉出血(17.2%)、肛周病变(13.2%)。80例(16.4%)消化道出血患者未能明确出血原因。黑便(34.1%)、便血(38.2%)分别为老年上、下消化道显性出血最常见临床表现。老年消化道隐性出血最常见表现为便潜血试验阳性(72.4%),其中前三位出血病因依次为:急性胃黏膜病变(24.1%)、胃癌(20.7%)、结肠癌(17.2%)。与中低龄老年组相比,高龄老年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127.98±21.23mm Hg vs 131.95±23.83mm Hg)及血尿素氮(9.03±7.35mmol/L vs 10.85±8.53mmol/L)水平更高,而白蛋白(34.80±6.09g/L vs 32.12±6.86g/L)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龄老年组患者201例完成胃镜检查,其中166例患者进行了HP检测,阳性率达82.6%,154例患者完成了肠镜检查;高龄老年组患者胃镜(31.7%vs 62.2%)及肠镜(20.7%vs 47.7%)完成率均低于中低龄老年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277例,56.9%)居合并疾病首位。高龄老年患者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合并率均较高,且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的比率更高(39.6%vs 30.3%),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内科药物治疗为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其他治疗方式依次为手术治疗、内镜下治疗及介入治疗。高龄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比例更高,而较少进行镜下及外科手术治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住院时间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高龄老年患者的死亡率(11.0%)显著高于中低龄老年组患者(4.6%),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相关用药史:NSAIDs为最常用药物(140例,28.75%),其次为高血压治疗相关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剂(129例,26.49%)、ACEI/ARB(68例,13.96%)及β受体阻滞剂(56例,11.50%),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也较常见(36例,7.39%)。消化道出血相关药物应用情况:依次为NSAIDs、NSAIDs+抗血小板药及抗凝药。高龄老年患者抗凝药使用率(9.1%)高于中低龄老年患者(2.8%),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87例患者中27例(5.5%)存在多重用药现象(用药种类≥5种),不同年龄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中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及消化性溃疡出血最常见的药物均为NSAIDs。487例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中,75例(15.4%)存在PIM,PIM频次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阿司匹林、华法林、布洛芬、呋塞米及利伐沙班。4.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住院科室(急诊/ICU)、白蛋白及休克指数3项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住院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中,以内科患者为主。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分别为老年上、下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2.黑便、便血分别为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最常见的上、下消化道显性出血表现。便潜血试验阳性为老年消化道隐性出血患者最常见表现,出血病因以消化道恶性肿瘤最多。老年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合并疾病分别为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3.老年消化道出血治疗均以内科治疗为主,高龄老年组预后较差。合并用药以NSAIDs为最多,其它与高血压治疗相关药物应用也很常见。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PIM频次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阿司匹林、华法林、布洛芬、呋塞米及利伐沙班。
其他文献
为了探究城市化梯度下入侵物种非洲大蜗牛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本研究在厦门市城市、城郊及农村的5个公园中采集了30只非洲大蜗牛样本。利用三代PacBio测序平台对其16S rRNA基因进行全长测序,解析了非洲大蜗牛肠道及栖息地土壤微生物的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非洲大蜗牛肠道微生物与栖息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非洲大蜗牛肠道微生物对城市化的响应更为敏感。非洲大蜗牛的
期刊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是一组具有复杂临床表现且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心内科疾病,也是各类心血管疾病进展的终末期。目前全球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率仍持续升高,且发病群体年龄逐渐年轻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是由心肌损伤、长期心脏超负荷等导致的结构异常或心脏功能下降导致心室射血能力或充盈松弛能力功能障碍引起的,并伴有BNP升高及肺部或体循环淤血的相关体征或症状。环状RNA是由共价闭
学位
1Anatomicbasisforthetreatmentofaneurysmsoftheuppercervical┐segmentoftheinternalcarotidarterybyextra┐in┐tracranicalcervicopetr...
期刊
【目的】探究生防菌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RD006对青皮核桃采后病害的生防能力及其贮藏保鲜效果,解析菌株的基因特性和次级代谢产物,了解菌株的抑菌机制。【方法】通过抑菌试验确定XRD006对青皮核桃采后病原菌的抑制能力。利用活体抑菌及贮藏试验探究生防菌对青皮核桃采后病原菌的抑制能力及对青皮核桃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全基因组测序了解菌株XRD006的基因组特征及潜在抑菌
期刊
甘蔗(Sugarcane)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生产的食糖占到全球产量的80%。作为一种植株高大的作物,甘蔗生长较为旺盛,具有较强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甘蔗需要的养分较多,主要以钾、氮和磷为主,且钾>氮>磷。但是由于施肥技术体系不完善,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甘蔗产量和品质逐渐下降。因此,为了改善目前的施肥现状、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品质,合理的绿色施肥技术以及新型肥料研发对甘蔗生产
期刊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的变化,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已经出现新的变化,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对城乡家庭旅游消费进行理论分析,在微观家庭层面上,利用CFPS三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对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作用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家庭旅游消费水平存在典型的生命周期特征;我国家庭旅游消费水平的生命周期特征与家庭的人口规模、青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等年龄结构指标密切相关,
期刊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原料作物以及经济作物,保证玉米安全生产尤为重要。玉米生产时,化肥是必需品,“农业双减政策”提出背景下,对于玉米施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积极推广应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减少化肥施量的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投入,提高玉米产量,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本文首先概述了玉米化肥施用常见问题;其次分析了玉米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行意义;最后探讨了玉米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
期刊
第一部分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组织氧饱和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限制性液体治疗比较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与限制性液体治疗对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术中组织氧饱和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时比较两种不同液体管理策略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纳入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的患者共90例。性别不限,年龄≥18岁,BMI指数18.5~25.0 kg/m2,ASA分级Ⅰ~Ⅲ级。应用随机数
学位
报纸
目的:评估肿瘤相关M2型巨噬细胞(M2 type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在胆管癌组织中的浸润程度,探讨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观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蛋白标记物e-cadherin和vimentin在胆管癌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肿瘤相关M2型巨噬细胞在EMT发生过程中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