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对葡萄生长和养分吸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ue00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夏黑’葡萄为材料,对其幼苗和4年生结果树喷施浓度为0、1、2、4和6 g/L的壳聚糖溶液,研究壳聚糖对葡萄生长、养分吸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目的是筛选出最有利于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形成的壳聚糖浓度,为葡萄生产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喷施不同浓度壳聚糖后,‘夏黑’葡萄幼苗根系、茎杆、叶片和整株生物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且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各部分生物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总体以壳聚糖浓度为4 g/L时,葡萄幼苗各部分生物量最大,根系、茎杆、叶片、地上部分及整株较对照分别增加43.08%、14.85%、18.44%、17.81%和24.83%。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生物量变化趋势相似,在壳聚糖浓度为0~4 g/L时含量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壳聚糖浓度为4 g/L时达最大值,继续增大浓度至6 g/L时,上述指标值开始下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也在壳聚糖处理浓度4 g/L时达最大值。综合表明,以4 g/L壳聚糖浓度处理最有利于葡萄幼苗的生长。(2)喷施壳聚糖后‘夏黑’葡萄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喷施浓度增大不断提高,在壳聚糖浓度为6 g/L时达到峰值,分别是对照的1.80倍、2.17倍和3.20倍。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均在6 g/L时达最高值,分别较对照增加49.29%、49.81%、47.67%。经壳聚糖处理后葡萄幼苗各部分可溶性糖含量也有所上升,根系、茎秆可溶性糖含量在壳聚糖浓度为4 g/L时达最高值,分别较对照增加36.93%和30.42%。表明壳聚糖在4~6 g/L时能够提高葡萄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葡萄幼苗的抗逆性提高。(3)壳聚糖喷施处理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也有利于葡萄幼苗对养分的吸收。壳聚糖处理后土壤中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葡萄幼苗各部分及整株大量元素氮、磷、钾含量也增加。葡萄幼苗整株氮、磷、钾含量在壳聚糖浓度为4 g/L时含量达最大值,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了25.52%、18.66%和12.62%。壳聚糖处理也可增加土壤及葡萄幼苗中微量元素钙、镁含量,且土壤和幼苗的钙、镁含量变化随壳聚糖浓度变化趋势也较为一致。(4)壳聚糖处理后葡萄果实单果重、纵横径均显著增加,果形指数无显著变化。果实硬度在喷施壳聚糖后均有所增加,在浓度为1和2 g/L时较对照显著增加15.38%。葡萄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在壳聚糖浓度为2 g/L时有所增加,较对照增加了24.71%,其他浓度处理维生素C含量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在壳聚糖浓度为4 g/L时含量最高,其他浓度处理较对照均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在浓度为4 g/L时达最低值,较对照显著降低了27.39%。综合分析以4 g/L的壳聚糖处理的葡萄果实糖酸比最高,口感风味佳,能够显著提高葡萄果实的外观及内在品质。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境内的野生茶树,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资源材料50份,系统观测其形态及生物学特征,采制春梢生化样并测定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提取基因组DNA并采用SSR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与其他野生茶树群体的亲缘关系。此外,本研究还初步分析了利用上述茶树资源春季鲜叶所制红茶的品质特征。结果表明:(1)雷波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在四川省雷波县罗山溪乡银厂沟村西南方向(N28°28’1
学位
桃(Amygdalus persica L.)是世界第六大水果,近年来,如何提高桃的品质备受关注。本试验采用盆栽及田间试验方式,以桃为材料,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50、100、150和200μmol/L)褪黑素(Melatonin,MT)对桃生长和养分吸收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显著促进桃生长和提高桃果实品质的最佳喷施浓度,为桃果实的生产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喷施褪黑素能促
学位
黄茶是我国特有的一大茶类,其初加工包括杀青、闷黄、干燥三道基本工序。闷黄是影响黄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闷黄程度的正确把握与否直接决定黄茶品质的优劣。生产上,黄茶闷黄程度的控制主要依赖制茶人员的经验,缺乏科学性与稳定性。本实验以闷黄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感官审评、生化实验检测、电化学分析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等方法分别研究了黄茶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随闷黄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闷黄叶电化学参数(p H、氧化还原电位
学位
西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瓜类蔬菜之一,其栽培面积大,种植范围广。近年来,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设施西瓜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实践发现,嫁接可以提高作物在逆境中的适应性,并且不同类型的砧木在抗性上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应用外源褪黑素也可能增强植物对逆境的耐受性。本试验以‘早佳’西瓜为接穗,17个品种南瓜为砧木,首先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及不同施用方式对NaCl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然后
学位
冬草莓的开花结果期大多在冬季,加上设施大棚的使用,使得阳光本不充足的冬季设施栽培草莓更容易遭受低温弱光损伤,因此研究设施草莓的低温弱光防治措施对草莓生产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试验以四川地区栽培最为广泛的冬草莓品种‘红颜’(Fragaria×ananassa cv.Benihoppe)盆栽苗为试材,栽植于塑料大棚内,当大棚环境白天温度持续≤10℃,夜间温度持续≤5℃对草莓植株喷施不同浓度的2,
学位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电磁辐射问题也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决电磁辐射带来的各种危害,本研究通过在竹纤维(BF)表面镀覆Ni-Fe-P三元合金赋予其优异的导电性,然后以镀后竹纤维为分散相,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连续相,经热压成型制备了竹塑电磁屏蔽复合材料(BPSC)。本文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到了竹材及竹纤维表面化学镀Ni-Fe-P的最佳施镀参数,并首次对竹壁不同结构(竹青
学位
镉(Cd)是主要的土壤污染物之一,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土壤中添加适量的硒(Se)有助于植株生长、提高产量,还能改善品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种有益微生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强植物抗性。人参菜是集食用、药用、观赏为一体的蔬菜,它营养价值丰富,味道鲜美。本试验旨在以人参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镉、硒(0、2.5、5、10、20
学位
硒是人体每日必需的微量元素,通过饮用富硒茶来改善硒营养极具有现实意义。四川万源市是我国富硒茶重要的产区,主要利用春季原料生产富硒绿茶、富硒红茶,未见富硒黄茶的开发。黄茶是目前开发热点,而且四川是黄茶传统主产区。为此,本试验首先对万源不同地区、嫩度、季节的鲜叶原料进行筛选,选出富硒鲜叶原料;然后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建立万源富硒黄茶的加工工艺;最后对万源富硒黄茶加工过程品质成分变
学位
韭黄是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主栽特色蔬菜之一,‘唐元韭黄’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具有鲜香脆嫩、叶片长且色泽亮黄、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韭黄种植过程中需要对韭菜宿根避光覆盖软化栽培,高温、高湿环境下田间携带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导致采后不耐贮运,极易腐败变质、萎蔫失水等。为解决上述韭黄采后品质劣变问题,本研究分离鉴定了‘唐元韭黄’采后主要致腐微生物,筛选了适于生产推广用的清
学位
本试验通过无花果品种‘布兰瑞克’在不同浓度Na Cl溶液处理下形态和生理变化,确定无花果耐受的盐胁迫生长浓度为0.4%。为了研究不同品种无花果幼苗耐盐耐受特性,用0.4%Na Cl对17个无花果品种进行盐胁迫处理。试验表明,各品种在0、7、14、21、28天的盐胁迫相关生理指标差异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7个无花果品种耐盐特性进行排序和分类,共分为高度耐盐品种、中度耐盐品种和盐敏感3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