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当代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宗教和谐观—作为理论基础,以滇西北宗教和谐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为核心问题,以宗教和谐与社会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为基本题域,着眼于社会文化建设的宏观战略,力图挖掘典型区域的典型经验在实践层面上的积极意义和推广价值,并对之做出理论层面上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把握。基于研究需要,将富含宗教、民族、社会、文化多元交织特色,且具有较为公认的、宗教和谐典型性特征的滇西北,作为研究区域;同时将文献搜集整理、理论寻察规整与个案调查研究三者有机结合作为基本方法。全文以梳理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第一章)、揭示马克思主义宗教和谐观的相关内涵(第二章)、考察滇西北宗教和谐与社会文化建设的基本状况(第三章)、考量滇西北宗教和谐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第四章)、考定滇西北宗教和谐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机制、条件与途径(第五章),共计五个方面作为主体内容;主旨在于层层深入地总结、提炼滇西北作为宗教和谐的典型区域,以宗教和谐促进社会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的可借鉴性与可推广性,进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来自于宗教——文化研究领域的、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依据宗教内在的文化本质和其所固有的文化功能与价值,阐发宗教和谐对于社会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进而更为深入地分析此种作用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与途径,从而自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文化建设的根本性与战略性,是本文的重心所在,也是本文试图在学术性、探索性和理论性层面努力追求的主要目标。本文的主要观点是:1、宗教和谐是文化战略研究的题中之义,对于社会文化的建设发挥促进作用;2、宗教和谐既是社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内在要求及成效的主要体现;3、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宗教和谐软实力的重要的作用;4、滇西北的宗教和谐与社会文化建设都具有独特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其经验可在云南乃至全国推广。本文的基本结论是:滇西北不仅是宗教和谐的典型区域,也为以宗教和谐促进社会文化建设创造了宝贵的典型经验。自觉地从马克思主义宗教和谐观进行省察,我们完全可以确定,这些经验之所以具有可借鉴性与可推广性,不仅因其在实践层面有着丰富表现与客观基础,也因其在理论层面同样有着重要依据,即宗教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本质及其所固有的文化功能与价值。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意义上,以宗教和谐促进社会文化建设,不仅有经验可鉴,也有其规律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