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明清至民国时期吴江县级财政的研究,探讨了近代县级财政逐渐建立的过程。明清时期吴江县的财政运作情况说明,在传统社会体制下,没有建立县级财政的土壤,是不可能建立起县级财政的。民国时期,由于国家体制的变化以及国家现代化建设方略的实施,使得县级财政的建立成为了可能。民国初期,丁祖荫通过对吴江财政收支和田赋的整理,使得吴江县有了成立县级地方财政的可能。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吴江县吴邦珍任内的财政收支结构和专款制度的实施,反映了当时成立县级地方财政的必要性。1930年代,王绳高和徐幼川时期的吴江县财政收支状况以及预算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吴江县级自治财政的最终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