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视域下大学生道德知行转换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jiaomeng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多元化、开放性的社会环境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与此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新型社会理念,从社会个体、私人部门、政府部门的主体多元化、个性化出发,调和社会有机主体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整合社会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维持社会稳步运行的社会治理理论,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选择产生了根本上的转变。大学生是接触现代社会新兴思想的前沿群体,接受了高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使大学生自身道德认知得以提高,并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将道德认知内化为相应的道德品质,形成了道德正向发展的有力态势。作为敏感性较强的大学生群体,其道德意识容易受到外界社会因素的冲击和影响,导致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过程不顺畅,甚至会产生负向转换的现象。一方面,当今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在具备一定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上出现了时代性特征,譬如社会责任感增强、道德价值选择务实化、道德理想理性化;另一方面,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道德自律意识薄弱、道德评价双重标准、知而不行、知而错行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同大学生自身的人格特征和学校道德教育有着密切联系的同时,也同外界社会环境有着紧密联系。因而,在对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高校道德教育体系进行完善和创新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道德知行转换的影响,发挥社会治理的互动主体理念,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和践行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行为。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旨在对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予以梳理,并对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予以阐述。第二部分界定有关社会治理视域下大学生道德知行转换研究的相关概念和重要理论,理清社会治理中激励机制与大学生道德知行转换的互动关系,强调社会治理环境对大学生道德知行转换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知行转换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通过列举具有针对性、代表性的大学生道德行为践行案例对引发问题的社会因素进行深层剖析。第四部分主要是从高校和社会这两个主要层面出发,旨在通过加强高校道德教育与个体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相统一,以及社会道德治理激励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形成适合大学生群体的高校与社会有机相结合的德育途径。以此,来激励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外化,进而实现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顺利转换。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
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土地的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土地是如何增值的?增值的收益如何分配?这些问题至今仍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引起土地增值的因素很多,成因亦十分繁杂,导
以初级形态的ABS/PC树脂为原料模拟进行了熔融、加压、挤出造粒等回收再造的过程 ,并对再造粒进行了ES EM表征和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测定。研究了ABS/PC共混树脂回收再造后 ,
《诗经》时代周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以及今人对于自然美的重新认识,共同发现了自然在《诗经》中不仅只是情感的对应物,而是当时人们重要的审美对象。“比兴”的广泛运用,亦说
固体的热分解反应是固体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背景。很多无机盐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包含碳酸盐、碱式碳酸盐和硫酸盐等原料或中间产物的煅烧分解工序。探明固
世界趋于一体化,原本的各种体制都应该跟随者世界市场的变化而改变,各个国家的联系由于互联网的发明更加的紧密了,世界经济的竞争不断增强,文化的竞争趋势愈演愈烈,21世纪是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出台对我国高校工科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这种高要求下,工科教师面临的压力应该引起高校管理者的普遍重视。本文围绕工科教师的工作
在审计工作的细节测试中,审计人员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错报或舞弊,但是可能会产生抽样风险。文章通过从500个明细账中随机抽取30个产品账户作为审计样本,利用SPSS软
为全面了解高等师范院校,尤其是西部地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情况,本文立足于西部某地区的重点师范院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2012级和2011级300名在校师范生和100名从该校毕
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中,互联网的发展也影响着保险行业的发展,在本文中,我将会对互联网发展对保险业务以及传统保险的影响进行简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