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首次纳入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这一方法不但丰富了我国设防地震下结构的性能要求,而且将中震结构设计定量化,对结构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控制整体结构变形,保证设防地震下结构性能要求的实现。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并没有统一设防地震下的结构设计方法,工程运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将中震性能设计应用于附加黏滞阻尼结构中,是对中震性能设计的推广。本文对现有规范中震性能设计进行研究,提出了普通结构基于规范反应谱的中震性能化设计方法。通过中、美两国减震结构地震效应的数值比较,说明了中震性能化设计在减震结构中推广使用的可行性。从阻尼折减系数的定义出发,结合动力学方程,对减震结构的阻尼折减系数进行研究。将中震性能设计方法与附加黏滞阻尼器的消能减震技术结合,提出了附加黏滞阻尼结构中震性能设计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介绍了我国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的中震性能设计基本原理,指出现阶段中震性能设计在概念理解和工程运用时普遍存在的误区和改进建议。提出采用反应谱法进行中震性能设计时,需要先判断整体结构性能状态。对弹性状态结构直接采用线性弹性反应谱法,对屈服状态结构采用基于等效线性化的反应谱法。(2)介绍了美国地震危险区划、场地类别、抗震设计方法等基本规定。根据设防地震下构件截面承载力验算公式,定义综合地震效应指标,以描述不同结构的地震效应大小。通过对475年重现期、相同场地条件下的中、美综合地震效应指标的比较,提出建议:减震设计时,中震保持弹性、中震不屈服、中震屈服性能设计在短周期和中长周期框架结构中推广使用;中震屈服性能设计在短周期和中长周期剪力墙结构中推广使用。(3)比较了中、美设计谱阻尼折减的差异,这主要由于我国采用加速度谱阻尼折减系数确定阻尼比不等于5%时的设计谱,而美国采用位移谱阻尼折减系数。对不同阻尼比弹性单自由度体系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普通结构设计谱的研究可以使用单自由度体系的惯性力()IF t。由于减震结构消能装置提供的阻尼力不能忽略,减震结构设计谱的研究应采用弹性恢复力()sF t。2)普通结构可以采用加速度谱阻尼折减系数确定阻尼比不等于5%时的设计谱,但是减震结构应采用位移谱阻尼折减系数确定阻尼比不等于5%时的设计谱。选择100条地震记录,每类场地土20条,分析了等效阻尼比为5%、10%、15%、20%、25%、30%、40%时,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位移响应。对单自由度体系的平均位移响应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出位移折减系数函数。(4)结合本文改进的中震性能设计方法,采用附加等效阻尼比模拟结构固有阻尼耗能、屈服结构滞回耗能和附加消能装置耗能,采用位移谱阻尼折减系数确定附加消能装置结构的地震作用输入,给出了附加黏滞阻尼结构中震性能设计方法。通过算例分析,将此方法的结果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的结果加以比较,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