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互式应用数量的日益增加及其运行平台和设备的多样性给用户界面设计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对于同一应用,需要为各种类型的设备开发多个满足不同输入/出能力的用户界面,同时提高界面开发效率;另一方面,当终端用户访问适应不同设备的用户界面时,界面应当具有一致的高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传统上,基于模型的用户界面开发方法MBUID利用模型在不同抽象层次描述界面,旨在实现描述一次,到处运行,遗憾的是设备无关的抽象模型直接转换到设备相关的具体模型时虽然实现了界面功能性特征的映射,但无法考虑可用性特征。今天工业界广泛采用的用户界面设计模式是过去良好界面设计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封装了既有可访问性,又具可用性的界面设计方案。其目的在于将设计需求转换为一种同时具有功能性和可用性的可用设计。界面模式通常在一定的抽象层次上捕获设计方案的不变属性,因此提供了可以复用的设计策略。然而,应用于手工开发的界面模式通常采用了自然语言、图表等非形式化表示,因此,难以应用于界面的(半)自动生成。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将MBUID方法与界面设计模式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模式的用户界面设计模型转换方法(PBDMTA)。PBDMTA在抽象模型层与具体模型层之间引入由抽象模式构成的中间表示层,并提出“两步走”的模型转换策略,其中参数化的中间表示在模型中通过模式增加可用性信息的同时体现了其设备无关性。抽象模式经过映射、实例化及集成过程最终以构建块的方式构建具体模型。为了描述模式提供形式化的标记语言,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模式的用户界面标记语言PBUIML,并为界面开发过程提供(半)自动化的模型转换工具支持。本文最后通过一个实例的实现,验证PBDMTA方法在界面的开发过程中不仅提高界面的可用性,而且还通过最佳设计实践的复用提高开发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