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产业是经济运行的载体,产业发展的生态效应问题,一直是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热点。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江中游地区在长江经济带中具有连接东西、承上启下的独特地位,研究长江中游地区产业生态效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现有文献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中游四省的产业与生态环境现状,选取长江中游四省53个城市的相关数据,运用SBM-DEA模型对其产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影响该地区产业生态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地区产业与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农林牧业稳步发展,但效率较低;工业支持地区发展,但污染较大;服务业发展力度不足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该地区各省的产业生态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别,产业结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研投入额、城镇化率、人均GDP以及人口规模是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针对地区产业现状及生态水平情况,文章分别从省域和区域两个角度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长江中游地区产业生态效率的对策:即,在省域内,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金融、互联网科技相关企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力度;增加产业科研投入,特别是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研发投入;继续推进地区城镇化;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地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等。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应加强全流域交流与合作,运用产业链和产业群,建立产业协作共同体,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建立相应的发展平台,推进区域深度合作,引导产业生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