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气污染是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论文基于20152016年河南省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同期气象与社会经济资料,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SPSS聚类分析及相关分析方法,从年、季尺度阐明河南省城市空气污染的时空特征与关联模式,辨识空气污染的气象-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探讨空气污染防治模式与保障机制,以期为制定因地制宜的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20152016年河南省年均空气污染AQI微降,但高污染区域局部恶化态势明显。全省年均空气污染AQI空间集聚态势显著,焦作市、新乡市和郑州市为高-高型“热点”区域。受区域资源环境基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具有明显的分异特征,可分为低强度中频次类、中强度低频次类、高强度中频次类、高强度高频次类四大类。(2)PM2.5是河南省空气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20152016年全省首要污染物PM2.5出现频次比例下降,首要污染物O3出现频次超过PM10,不同季节城市间首要污染物构成变化复杂。全年颗粒首要污染物(PM2.5和PM10)出现频次具有一定的集聚特征,呈现以新乡市为中心的高-高型空间依赖关联。(3)气压、相对湿度、温度、日照时间、风速、风向等气象因素与河南省城市空气污染关系密切,且时空差异较大。产业结构、能源消耗、民用汽车量以及建设施工等是导致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社会经济因素,但驱动程度变化明显。基于上述研究,结合河南省空气污染防治现状与存在问题,初步构建协同(主体协同、时空协同、类型协同)-反馈(反馈调整)防治新模式,并从空气污染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视角,提出保障机制建设体系,以确保污染防治模式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