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语是聋人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对聋人习得知识、掌握语言、发展认知及加快社会化进程都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外对手语的研究,尤其是对美国手语的研究已经初成规模,但国内尚未见到对中国手语的系统研究。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重点关注上海低年级聋生掌握中国手语语音学结构的特征及其原因。本研究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和整体构思。文章系统地回顾了手语研究领域对手语语音学结构研究的理论和进展,以及当前国内外手语语音学领域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整体构思。第二部分实验研究部分,采用观察记录法和语误分析法,通过收集上海低年级聋生中国手语语言材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对上海低年级聋生掌握中国手语三个语音学结构参数(手形参数、位置参数和运动参数)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剖析,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国手语手形参数研究中,就单手手形错误率由低到高排列为:一指手形(错误率1.86%)、四指手形(错误率2.04%)、二指手形(错误率4.01%)、三指手形(错误率3.57%)、五指手形(错误率3.69%)。双手手形的错误率为3.08%。手形参数的整体错误率为11.16%。手形参数的数据分析显示:手形错误率与手部解剖生理学和手形出现频率存在关系,并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手形错误率会降低。在中国手语位置参数研究中,位置参数的错误率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第二类位置参数,即置于手不同部位的手语动作,错误率为0.32%;第三类位置参数,即置于身体两侧的手语动作,错误率为0.35%;第一类位置参数,即自然放在胸前的手语动作,错误率为0.47%;第四类位置参数,即置于面部不同部位的手语动作,错误率为2.89%;第五类位置参数,即身体不同部位的手语动作,错误率为3.01%。位置参数的整体错误率为1.47%。以上数据表明:上海低年级聋生中国手语位置参数的错误率排列顺序与儿童动作技能的发展顺序存在正相关,但与儿童位置参数的习得顺序无关。在中国手语运动参数研究中,运动参数的错误率由低到高排列为:手的内部运动(错误率最低为2.03%)、“Z”字型运动(错误率第二为5.7%)、弧形运动(错误率第三为7.32%)、圆形运动(错误率第四为10.13%)、直线运动(错误率最高为11.25%)。运动参数的整体错误率为7.28%。究其原因发现:运动参数的错误率受到语言经济性原则的影响,且与被试的运动控制力有关。本论文系列研究表明:中国手语语音学中三个参数的错误率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位置参数的错误率最低(1.47%),运动参数的错误率其次(7.28%),手形参数的错误率最高(11.16%)。这一结果与美国学者Siedlecki和Bonwillian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见,即使每个国家的手语外部表现形式不同,但手语的内部语音学结构基本相同。在分析中国手语语音学三个参数错误率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发现:1.手语语音学的掌握特点和口语语音学的掌握特点不同;2.语言关键期不是影响聋生对手语语音学结构掌握顺序的因素。第三部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中国手语各语音学结构的学习特点和中国手语语音学结构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今后中国手语语音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和中国手语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