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超微结构、免疫组化及其MVD、nm23、Ki-67表达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hvv5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的形态和功能分类及MVD、nm23、Ki-67的表达及其关系,从而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各种激素及MVD、nm23、Ki-67的表达,对98例垂体腺瘤进行研究。结果:(1)根据免疫组化激素检查和电镜超微结构特点并参考临床内分泌特征将98例垂体腺瘤分为:PRL腺瘤41例(41.8%),GH腺瘤20例(20.4%),Null细胞腺瘤15例(15.3%),多激素混合性腺瘤6例(6.1%),PRL-GH混合性腺瘤6例(6.1%),ACTH腺瘤5例(5.1%),促性腺激素腺瘤3例(3.1%),嗜酸性干细胞腺瘤2例(2.1%);(2)侵袭性腺瘤组和非侵袭性腺瘤组的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4%、88.0%,非侵袭性腺瘤组的nm2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侵袭性腺瘤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侵袭性腺瘤组和非侵袭性腺瘤组Ki-67L1分别为(4.6±5.4)%、(1.7±1.3)%,侵袭性腺瘤组Ki-67LI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侵袭性腺瘤组和非侵袭性腺瘤组MVD分别为55.1±21.4、36.3±15.2,侵袭性腺瘤组MVD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垂体腺瘤超微结构、免疫组化及其MVD、nm23、Ki·67表达的研究中文摘要Iun23阴性表达组平均Ki一67LI高于nm23阳性表达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尸<0.05);nm23阴性表达组MVD明显高于nm23阳性表达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尸<0.01);MVD与Ki一67表达相关无统计学意义 (rs=0 .1 361,P>0.05)。 结论:应用免疫组化激素检查、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并参考临床内分泌特征对垂体腺瘤进行形态和功能分类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分类方法;nm23、Ki一67和MVD在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三者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三者联合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判断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其他文献
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技术通过麦克风阵列采集目标声源信号,对信号进行阵列处理得出各路声特征,结合声源定位算法得到声源的位置信息。这种定位技术是一种基于被动目标定
背景与目的近期侯凡凡及其团队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雾霾当中会增加膜性肾病的发病率,但其内在的发病机制如何却未有说明,既往文献也无报道。但是既往报道表明作为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过滤血液的最后一道关卡,足细胞的结构受损和蛋白尿的出现密切相关,特别是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为主的肾小球肾炎,如膜性肾病(MN)、糖尿病肾病(DN),微小病变肾小球肾炎(MCD)等病理类型,并在肾脏病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足细胞上皮间
近几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常常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P2P网络借贷平台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陆金所作为平安集团的子公司主要以P2P业务起家,在2012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截止2016年
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门类,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时代特色的思潮和审美倾向,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营造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创造的过程中,描摹实际事物并不是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下中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人口结构老化、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在农村显得
PBL教学模式在当前教学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运用网络学习环境,对PBL模式进行改进,形成WPBL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目的的达成。文章探讨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WPBL的可
受访:金鹏远(摩时科技首席知识官)$$ 我们是2011年开始受杜蕾斯公司委托运营其官方微博的。对杜蕾斯公司而言,最开始这就是一项寻常的企业官方微博外包业务,结果他们没想到社交网
报纸
本文选取2018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审计意见与各项财务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总资产增长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报酬率等与
目的:本研究观察炎症因子IL 1-β对高脂负荷下人肾脏系膜细胞(Human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HMCs)C型尼曼匹克蛋白1(Niemann-pick Protein C1,NPC1)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NPC1介导的胆固醇积聚导致肾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MCs,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组、高脂+炎症组。Western blot检测NPC1蛋白
目的:通过观察血液透析中血压的变化,探讨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进行6890次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596次,探讨其与透析方法、时间及药物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