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癌-睾丸抗原OY-TES-1对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1)运用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骨髓中分离MSCs,然后使用含10%FBS的L-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联合使用胰蛋白酶(Trysin)和EDTA对MSCs进行消化传代以获得较单一的干细胞群;通过以下方法鉴定MSCs: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CD105、CD90、CD44、CD29、CD45、CD14 和 HLA-DR)、用条件培养液诱导MSCs向成骨和成脂肪方向分化;采用5%DMSO冻存MSCs,并比较冻存前后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存活率、生长情况和表面分子标志物的表达以了解冻存效果。(2)采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SCs,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了解OY-TES-1的表达;用脂质体法转染OY-TES-1siRNA,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SCs中OY-TES-1基因的最佳干扰时间及干扰效率;观察OY-TES-1基因干扰后MSCs的形态学特征,并了解MSCs相关表面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3)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检测周期相关调控蛋白Cyclin E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用划痕修复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1)通过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获得了来源于骨髓的MSCs,经培养及传代后MSCs得到较好的纯化,具有MSCs典型的形态学特征,表达系列MSCs相关表面分子标志物(CD105、CD90、CD44和CD29),并呈现出向成骨和成脂肪方向的分化潜能。采用5%DMSO冻存MSCs的效果良好,复苏后的细胞其形态特性、存活率及生长情况与冻存前相比无明显改变,仍表达系列MSCs相关表面分子标志物(CD105、CD90、CD44和CD29)。(2)在MSCs中均检测到OY-TES-1mRNA和蛋白,OY-TES-1蛋白分布于MSCs的胞质和胞核。MSCs中OY-TES-1表达的下调不影响MSCs的形态学特征和MSCs相关表面分子标志物的表达。(3) OY-TES-1下调后,细胞增殖能力减弱、G1期细胞增多、S期和G2期细胞减少并伴随Cyclin E表达的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且伴随Caspase-3表达增强,以及细胞迁移能力下降等,与其余实验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 05),这些结果表明MSCs中OY-TES-1的下调,影响了 MSCs的增殖、周期分布、细胞凋亡及细胞的迁移能力,提示OY-TES-1可能参与MSCs的这一系列生物学行为,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结论:(1)证实了 MSCs中OY-TES-1的表达;所建立的RNAi方法能有效地下调MSCs中的OY-TES-1。(2) OY-TES-1参与MSCs的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细胞迁移等生物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