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政府入世时做出的全面对外开放的承诺,银行业加快了改革步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并发展迅速,外资金融机构纷纷以战略投资者或财务投资者身份进入中国银行业。在金融更加开放的背景下,银行监管问题成为我国必须应对的重大而迫切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本文将监管理论与自己的金融工作实践经验对接,从经济学的视野,通过对银行监管的相关理论的回顾与介绍,阐述了银行监管的含义、方式、结构以及必要性,介绍了机构监管、功能监管和目标监管三种监管方法,和伞型监管结构、牵头监管结构、双峰监管结构和单一监管结构四种监管体制,又从经济、法律、历史发展、监管目的和监管内容方面对银行监管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进一步对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银行监管制度的梳理比较,在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银行监管制度和相对丰富的监管经验的基础上,作者提出我国银行监管制度的改革思路,即培养效率与安全相互协调的现代监管理念、建立政府监管与银行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制、适度放松银行管制、充分与国际惯例接轨、坚持功能监管的原则,并在时机成熟时,合并三家监管机构,实行单一监管模式,以适应我国银行分业经营逐步走向混业经营的新形势,进而实现银行监管的最大效率,保持银行业稳定、发展和效率的协调,推动金融改革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