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展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抑制这一过程将能阻止肿瘤组织的发展和扩散转移。本研究旨在探究血管新生基因PDGFRA、FGFR3和FGFR4基因突变状态与晚期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了163例晚期NSCLC患者。通过查询患者的病历、随访表、基因检测报告,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ECOG评分、肿瘤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EGFR及ALK基因状态、一线治疗、总生存期、生存结局。末次随访时间为2019年3月18日,存活时间以月为单位。肿瘤基因二代测序是通过收集患者的组织或血液样本,构建全基因组测序文库,再靶向富集癌症全景基因,然后靶向富集文库高通量测序,最后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患者的基因突变结果。采用SPSS24.0.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别统计PDGFRA、FGFR3、FGFR4基因在晚期NSCLC患者中的突变率。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临床病理参数与晚期NSCLC患者PDGFRA、FGFR3、FGFR4基因突变的关系。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GFRA、FGFR3、FGFR4基因突变状态对EGFR野生型和敏感突变型患者一线疗效。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DGFRA、FGFR3、FGFR4基因突变状态与EGFR野生型和敏感突变型患者OS的关系,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对EGFR野生型及敏感突变型患者单因素及多因素进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163例晚期NSCLC患者。PDGFRA基因突变患者共有20例(12.3%),多发生于T1-3(P=0.033)、有淋巴结转移(P=0.006)和非腺癌(P=0.003)的患者中。FGFR3基因突变患者有21例(12.9%),多发生在ECOG为2-3分(P=0.025)、无淋巴结转移(P=0.002)和非腺癌(P=0.001)患者中。FGFR4基因突变患者共有48例(29.4%),FGFR4基因突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ECOG评分、T分期、淋巴结转移、EGFR及ALK基因突变状态无相关性(P>0.05)。由于不同EGFR基因状态的晚期NSCLC患者,治疗方式存在差异。在生存分析中,我们将人群分为EGFR野生型和EGFR敏感突变型。在EGFR不同的两组人群中,PDGFRA、FGFR3及FGFR4的基因状态均与患者一线疗效无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在EGFR野生型患者中,PDGFRA基因突变与晚期NSCLC患者生存无相关性(P=0.102),而在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中,PDGFRA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生存时间较短(P=0.049)。无论EGFR基因状态,FGFR3、FGFR4基因突变患者的OS明显短于野生型患者(FGFR3:P=0.006,P=0.003;FGFR4:P=0.004,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EGFR不同的两组人群得到相同的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高评分(P=0.025,P=0.021)、淋巴结转移(P=0.002,P=0.024)、FGFR3基因突变(P=0.009,P=0.007)及FGFR4基因突变型(P=0.009,P<0.01)晚期NSCLC患者,死亡风险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P=0.026;P=0.025)、FGFR3基因突变(P=0.047,P=0.001)和FGFR4基因突变(P=0.008,P<0.01)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新生基因FGFR3和FGFR4突变预示晚期NSCLC患者预后不良。而PDGFRA基因突变仅在EGFR敏感突变患者中,提示患者预后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