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关乎到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四年来,京津冀三地正在逐步通过相互协作来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其中养老服务是重点和难点问题。2019年3月,“养老”再一次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蔓延,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困扰着京津冀地区的共同发展。本研究聚焦于地方政府间协作治理模式,提升京津冀网络化治理能力水平,优化府际间互惠互利程度,以期共同解决三地养老难问题。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以2013至2018年京津冀三地民政部(厅)及其下属地级市民政部门官网公布的协作信息为基本数据源,建立京津冀地方政府间养老服务协作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以协作治理理论为基础,对京津冀43个地级市行政区养老服务协作治理网络进行分析,并通过UCINET软件对网络密度、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凝聚子群等数据指标进行测量,描绘京津冀养老服务协作网络结构图,揭示京津冀城市圈养老服务协作治理现状,分析其协作网络的发展状态、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趋势。此外,本文还以2015年12月31日为时间切割点,将数据分为2013年至2015年、2016年至2018年两个周期,分别统计两个周期内各项协作指标,并对有明显变化的部分进行对比,分析京津冀养老服务协作网络的前后周期变化程度。通过可视化的网络结构图可以发现,京津冀养老服务协作网络已经初现雏形,无论是整体网络还是不同周期内的协作网络,河北省地级市在城市圈中协作活跃度均为最高。截止到2018年,京津冀养老服务协作网络的密度一般,但与2013年至2015年的网络密度相比提升了20.6倍。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养老服务的承接者,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协作主体地位,但还未形成“多核心”的网络结构,核心主体与枢纽作用的主体过少,抑制了京津冀养老服务协作网络的发展。此外,在城市圈中的凝聚子群还未明显分化,协作主体之间还没有找到更高效的协作关系。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及UCINET软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目前京津冀养老服务协作网络中地方政府主体间存在差序的信任结构、政策异质化、未形成群组分配以及过重的就近路径依赖等现存问题,并从京津冀城市圈、地方政府间、各地方政府这三个维度来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信任机制、补偿协调机制、可持续化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此来改善京津冀养老服务协作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