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毫火针结合传统针刺疗法对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缓解、肩关节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探寻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针灸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风寒湿型肩周炎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抽取随机数字,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结合传统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传统针刺治疗。两组均是隔天治疗1次,共治疗4周为1个疗程。详细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及肩关节功能评分,并在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采用SPSS23.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根据结果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是否有差异。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VAS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治愈8例,好转21例,未愈1例,治愈率26.67%,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22例,未愈5例,治愈率10%,总有效率83.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毫火针结合传统针刺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3、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说明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毫火针结合传统针刺疗法对患者肩部疼痛改善较对照组具有优势。4、两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说明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肩活动功能。两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说明治疗组改善患肩关节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5、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监测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胸片及肩关节正位片等检查均正常,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具有安全性。结论:毫火针结合传统针刺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均有疗效;毫火针结合传统针刺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运用毫火针结合传统针刺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缓解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