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x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频繁发生,校园暴力犯罪事件已成为扰乱中小学校园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校园暴力犯罪案件6962人,起诉人数同比上升18.39%。在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校园暴力犯罪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中,2015年至2017年,校园暴力犯罪案件在中西部地区依旧呈高发态势,全国各基层法院一审审结的校园暴力犯罪案件主要集中在河南、贵州、山东等中西部地区,而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此类案件远低于其他地区。在校园暴力犯罪案件中,88.74%的校园暴力犯罪案件受害人均存在相当程度的伤亡情况,甚至有超过30%的受害人伤亡程度达重伤以上。面对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呈现出的犯罪主体低龄化现象日益明显、严重暴力犯罪增多这一趋势,深入分析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频发的原因,并寻求应对及预防措施十分迫切和必要。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的界定。通过对比校园暴力与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与校园暴力犯罪相关概念的区别,厘清本文研究对象的内涵和外延。第二部分为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的新特征。从犯罪主体、犯罪对象、案件整体特征的角度,运用大数据分析、案例代入等形式,对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案件的整体情况进行多角度分析,并归纳总结出校园暴力犯罪案件中存在犯罪低龄化现象明显、留守儿童受害比例加大、严重暴力犯罪多发、团伙型犯罪居多等新特征。第三部分为犯罪成因剖析。家庭教育缺失,家长对子女“养而不教”、“教而不当”,导致犯罪主体人格发育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是中小学校园暴力案件多发的根源;社会风气不良、学校法治教育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使校园暴力犯罪行为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是导致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产生的外部原因;相关校园安全法律防控体系不健全则是引发中小学校园暴力屡禁不止的法律因素。第四部分为针对成因提出相应对策。首先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着力提高家长的监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家庭的参与程度与作用,建立预防校园暴力犯罪的家庭防线。其次,从校园暴力犯罪发生的主场地校园入手,明确校园的安全责任,加强校园的基础法治教育,以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防控体制;并从完善社会治理的层面上,加强社会文化管理,构建人文关怀网络的视角,来完善和弥补法律规定所不能延伸的细微之处。最后从完善校园暴力犯罪相关立法,加强司法机关与中小学校配合的角度,从制度体系建设上为构建安全校园提供制度指引。
其他文献
介绍了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资助的微三维谐振陀螺项目的研究起源。重点概述了目前各单位取得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微三维谐振陀螺进一步发展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对微三维
“个体的人”是克尔凯郭尔生存论思想的核心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宗教学范畴,“成为个体的人”被视为生存的最高使命,在基督教语境下即“成为基督徒”。克尔凯郭尔认为启蒙运动以来现代人的通病不仅失去了宗教存在的意义,也失去了人的存在意义,其思想的关注点是个体的生存,他将写作指向了基督教,“作为一名宗教思想家,我的全部著作都与基督教有关,涉及一个问题:成为一名基督徒。”,他批判黑格尔主义的思辨哲学体系,试图唤醒
铁磁谐振过电压故障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的配电网络中发生频率较高,会造成连锁区域性故障,严重影响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近年来电缆大量投运,网架结构改造和负荷类型愈加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起步,借助人口数量这一绝对优势因素的全面促动,在短期内快速形成完备的产业体系与初步的自生能力后,我国的劳动力与固定资产投资形成
傣族说的不标准普通话是标准普通话在傣语、汉语方言等作用下的一种傣汉中介语。它以标准普通话为基础,同时又有许多项目与傣语和汉语方言相同或相似,而与标准普通话不同,具有鲜
信息化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在媒体融合的国家战略推动下,互联网技术已经融入到媒体中的方方面面,综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者之间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出现一种新的媒体模式,即融
拳击是由进攻、防守、战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促进作用,是拳击运动水平的综合体现。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提出训练工作
本文旨在探讨电子音乐爱好者如何通过对社交媒介的使用进行自我认同建构。电子音乐爱好者们基于移动社交媒体既区隔又连接的媒介属性,在虚拟社区中既显露又隐蔽的进行实践活
依托桂林本地的文化景观、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从现今制约桂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因素进行剖析,提出以收集整合、"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