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世纪是拉丁西方走向全面复兴的时代,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一个显著现象是人们的历史意识增强,历史学家开始在《圣经》框架内对“历史”和“时间”进行重新思考。当时杰出的神学家圣维克多的休(Hugh of St.Victor,约1096—1141年)作为一名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事教学与研究,他不仅在释经学、神学阐释、个人宗教体验和人文学科教育等方面颇有建树,而且其对历史的理解与阐释亦独树一帜。休的历史思想涉及到历史之本质、历史之演进、历史之认识论等方面,可谓广泛而系统。也正因如此,他深得后世学者的高度赞誉,被称为“12世纪杰出历史思想家的代表”。本文通过梳理和解读休的历史思想,凸显其对12世纪史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其在中世纪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并借此揭示处于变革时期拉丁西方的史学特征、乃至整个中世纪的史学特征。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构成。绪论中主要阐明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状况,论文写作思路以及史料基础。正文分为四章,兹将各章内容摘要如下:第一章通过对休所生活的12世纪拉丁基督教世界、圣维克多修道院和学校,以及其个人生平等方面的阐述,表明在考察与解析休之历史思想时,必须首先对他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和学术圈有明确认识,以呈现一个更加客观立体的人物形象。第二章从历史本体论出发,首先探析在12世纪基督教思想的高压下,休打破中世纪早期把历史作为“上帝在世间活动记录”的惯性思维,明确指出“历史之本质是客观事实”的观点,复兴了古典时期客观主义的历史传统,并将从可见世界对历史的阐发融入到不可见世界对历史的论说中;其次考量在学科门类下,休对中世纪初期形成的“历史从属于语法”和“历史作为神学的婢女”观念的突破,言明其在世俗与神圣学问中对历史地位分别作出的更动和更新;再次省察休之历史编纂实践中,历史叙事由时间进程向事件进程的转变以及其从理论上对历史编撰的思考;最后洞悉休之历史教学实践对奥古斯丁历史教学体系的突破,彰显他对过去权威的继承、反抗与超越,并展现一个历史学家的现实关怀。第三章从基督教线性时间观念入手,探究休之历史发展观。重点论说休通过历史叙事的连续性作为遮蔽手段,掩盖其将理性应用到神学阐释时,所确立的以“创世和恢复”为中心的历史哲学;尝试剖析休基于对时间与地点连续性的思考,所构建的六种历史演进路径,即“六个阶段”、“三个时代”、“两种工作”、“两种军队”、“四帝国说”和“从地狱到天堂”;并透过休对每种历史演进路径思辨的解释,体味其背后隐含的历史进步意识、乐观主义史学观念以及发展系统化神学的新方法。第四章在12世纪理性与信仰由排斥转向结合的视角下,言明休认识历史之方式。着重陈说作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休对理性与信仰关系的调和,分析休认识历史过程中寓意解经法、神秘沉思法、经验归纳法以及演绎推导法等各自发挥的作用,言明休历史认识论中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结语将休的历史思想置于中世纪人文主义视野之下,全面检视其历史思想中所表现的在古典文化复兴与外来文化冲击下,人的自主意识觉醒,并阐发历史思想对休整个思想体系的形成以及中世纪史学与神学发展产生的影响。